想要收藏钱币?这些知识你考虑了吗?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近年来,钱币收藏已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新的投资手段,很多集币新手也纷纷参与进来。钱币收藏的板块和品类很多,尤其是古钱、银元、铜板 和民国时期的各种纸币,不掌握一定的钱币鉴赏知识,我们是很难真正让自己的钱币升值。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
知名书画收藏家刘文杰先生和知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都认为,我国有五次收藏高潮,第一次就是北宋时期。宋人给收藏起了一个专业的名称叫“博古”,既有鉴赏古器、古玩的意思,还有“博古通今”的意义。
刨根问底:宋人为什么好收藏?
宋代能掀起收藏热的第一股潮流是有强大的基础和原因的。
首先,宋代经济繁荣,宋人手中有了更多可以支配使用的银钱。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上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根据他的测算,按1990年美元为基准,在公元960年后(赵匡胤建立宋朝),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至宋末达600美元。而处于中世纪黑暗中的欧洲,仅为422美元。
其次,文人雅士之风,宋代涌现了一大批收藏家,以文人雅士居多。例如:欧阳修、夏竦、李公麟、苏轼、米芾、赵明诚等等。就连以绘画书法闻名于世的宋徽宗也是一位著名的古器收藏家。
第三,时代思潮推动,宋人心存“回向三代”的复古之志。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盛行疑古、疑经之风,文献经典的记载不再被宋人奉为金科玉律,他们更关注古代的金石器物,以图发掘出比文献记录更真实的礼制原型。
强大的经济、进步的文化、革新的思想,促使收藏爱好成为宋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插科打诨:苏轼自黑摩羯座命不好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一生官运坎坷,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62岁又被贬到海南,人生跌宕起伏。对此,苏轼不止一次感叹自己是因为“星座”不好。出生于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的苏轼,阳历生日是1037年1月8日,妥妥的“摩羯男”一枚。现在的摩羯座被人们认为是工作型、大BOSS的典型,可是在宋代摩羯座很招“黑”!
苏轼知道唐人韩愈是摩羯座,在《东坡志林·命分》中感叹两人同病相怜,命格不好,注定一生多谤誉。当苏轼知道朋友马梦得也是摩羯座的时候 ,又取笑他的命里比自己还要倒霉。
许多摩羯座的宋人都自嘲星宫不如意,这一风气延续到了元明清。摩羯座变成了“磨难座”。
其实,苏轼也并非一直“点背”,他在收藏方面就颇为得意。
有理有据:苏轼干副业搞收藏,喜欢排第一
说起苏轼,他知名的头衔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这一大串的“标签”中竟然没有收藏的影子,其实,苏轼的收藏副业干得可有成绩了。他的收藏十分宽泛,涉及书法、绘画、木石、奇石、古砚台、墨丸等。只要是他喜欢的,无所不收藏。
古董收藏市场“捡漏”十句忠言
PRIVATE CONTENT
作为一代文豪,苏轼与笔墨纸砚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其中,墨和砚是苏轼的最爱。正是这份由衷的喜爱,成就了苏轼在墨和砚上的收藏伟业。
苏轼藏墨众多,收得价值不菲的徽墨居然“不花钱”。苏轼的《书墨》中有言:“余蓄墨数百挺,暇日辄出品试之。”可见苏轼藏了几百挺的好墨,数量可观啊!在这些藏墨中,有他从学生黄庭坚手中“搜刮”得来的制墨大师李承晏制的半块墨,还有苏轼的朋友颜复把自己珍藏的李廷珪制作的墨送给了他。
“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李墨,出自第一个真正形成产业和规模的南唐时易州人李超、李廷珪父子之手。李氏父子以超凡的墨技和歙州丰盛的松木资源,使歙州墨业成为新的制墨中心。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歙州更名徽州,徽州所产之墨,便统称为徽墨,沿袭至今。
苏轼痴迷砚石,自诩“仆少时好书画笔砚之类,如好声色”。此言一出,街头巷尾,人尽皆知。受“宋初尚端石,后尚歙石”的时代因素影响,秉持着“吾生无田食砚田”、“有尽石无已求”的苏轼极爱歙砚。苏轼不仅拥有多方歙砚,而且数量种类都不少,有据可查的就有龙尾砚、金星砚台、罗纹砚、卵石砚等。苏轼会为所得的歙砚题铭,还常将其述诸诗词,歌之咏之。苏轼在杭州得了一块五代十国时期的歙砚,作诗“罗细无纹角浪平,半丸犀璧浦云泓。”
苏轼在《书清悟墨》中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如此痴迷墨砚。“予与王文甫各得十九丸,用海东罗文麥光纸,作此大字数纸,坚韧异常,可传五六百年。”文人为了使作品流传于世,会选好的材料用来书画以寄托自己的思想和心血。当苏轼看到这些作品时,就会惊叹好墨、好砚等所起到作用,故而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收藏兴趣。
闲话趣谈:苏轼靠收藏致富,会考古、能捡漏
在收藏方面,苏轼算是继承家业的“藏二代”。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大收藏家,百余幅画作、古籍、古琴,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像是假山、怪石、枯藤,也是不走寻常路了。
苏轼的《天石砚铭》记叙了他自己12岁的时候在自家院子里玩耍,掘地发现了一块砚石,还得到了父亲苏洵的夸赞。苏轼这种在户外搜集“宝贝”的意识,不知是家族遗传,还是苏洵的有意培养,总之,苏轼成为了一位具有开拓发现精神的收藏家。《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就记录了苏轼寻到古箭簇的事情。每当苏轼来到古遗址所在之地,他定会仔细勘查,搜寻文物,在田野进行探寻,这就是现在的“考古”啊!
收藏最考验的就是“眼力”,苏轼在这方面可谓佼佼者。《四菩萨阁记》中:“长安有故藏经龛,唐明皇帝所建,其门四达,八板皆吴道子画......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示轼者,轼归其直,而取之以献诸先君。”苏轼花了十万钱,从别人的手里把这些菩萨像买了回来,只因为这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亲笔所绘的。依据北宋关于银钱的记载粗算一下,《宋史·食货志》载“七十七钱为百”,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银钱兑换比为一两银兑一贯钱。十万钱大约等于一百三十贯钱,也就是一百三十两白银。苏轼这“大手笔”看似没少花钱,可是如果我们知道现在收藏于徐悲鸿博物馆中的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是1944年徐悲鸿在学生的帮助下以20万银元赎回来的之后,也定会佩服苏轼一早就能慧眼识珠的本事了。
除了自己挖,用钱买,苏轼还会靠人送、互相换和自己做,这些方式足以令苏轼通过收藏这个副业实现“发家致富”。苏轼过生日,弟弟苏辙送了他一个石鼎,只是这个礼物也是别人送给苏辙的。苏轼在乡村农夫家看到了一把古刀,农夫见苏轼喜欢随手就把古刀赠给了他。苏轼喜欢朋友的一方龙尾砚,用家藏的铜剑拿出来进行交换。动手能力强的苏轼还仿制藏品,他仿制了陆探微的画和李公麟的《三马图》,还与人合作制过墨。
由此可见,苏轼对收藏的喜爱之情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更是刻在骨子里的。
本文源自头条号:言語一声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术品收藏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从事收藏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手段。 相对较低的投入和相对较高的产出,低风险、高效益的艺术收藏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 在经济繁荣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利,而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的一部分。 清 青白玉十二生肖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