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藏网

瓷器收藏,玉石收藏,字画收藏,杂项收藏

我的收藏:小小印章彰显传统文化

大热的钱币收藏,如何辨真伪?行家钱币鉴定案例来一波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钱币收藏在近些年可谓是如日中日,无论是古代的金属钱币,还是当代的人民币,都是人们争相收藏的热门品种。因而,对于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说,钱币鉴别就显得尤为重要。 联拍在线鉴定频道是专业的在线鉴定平台,目前已有1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人艺术的最高境界。做作为工笔画家的我,我对印石的喜爱,也是通过国画所结缘的。”近日,接受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田永慧说。

田永慧,1984年出生于中国工笔画之乡山东巨野,自幼喜绘,从事印石收藏、篆刻十余年,国画创作二十余年。现为巨野县收藏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会员、巨野县美协副主席。

因石结缘好友

“我与印石的结缘近20余年,早期只是兴趣,之后逐渐成为一个业余爱好者,直到十年前才对印石、篆刻全心关注和研习。”

据了解,1999年,在田永慧十五岁的时候,纯属偶然,他得到两方老性寿山芙蓉巧色古兽钮章,一下就被印石那色彩斑斓的颜色和温润的质地所吸引,爱不释手,不能自拔。

自此,他凭着对印石的喜爱,结交了一些懂行的朋友,经常和朋友一起学习和探讨。福建的郭邵华就是田永慧结交的一位年轻有为的福建雕刻师。田永慧介绍,郭邵华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毕业,由于喜欢雕刻,他上山下乡搜索原石,当时寿山石由于过度挖掘,可用做雕刻的原材料非常匮乏,就在这时,由福建红木商人带入我国的老挝原石进入中国市场,老挝石以色彩斑斓的颜色、温润通灵的质地,再加上基本包括寿山石材的所有品种,让那些绞尽脑汁为原材料发愁的雕刻师们看到了希望,这其中就有郭邵华。

于是,郭邵华从市场上挑选了十几块老挝原石和几块寿山原石,回来就兴冲冲地发给田永慧看,他们两人,一位在山东菏泽,一位在福建莆田,只能通过QQ视频在一块探讨。“他说材料有了,雕刻师也有了,你是画家,设计方面要多多出主意啊!”于是他们只要有空就上网研究,探讨怎么设计,其中有一块寿山山顶白原石,白色很纯,几乎达到猪油白的质地,唯一不如意就是上部有一块灰黑色杂质,原石本就不大,如果光用白色能出一方上等小印,灰黑色太小雕什么都不好看,弃置可惜。于是田永慧建议,雕刻节节高,并画出大体的草图:下边是竹节竹叶,上面趴着一只知了。郭邵华拍手说好,镜头里已不见人影,只听见隐约的笑声。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郭邵华联系田永慧,拿出一个锦盒神秘兮兮地让他看。在打开盒子的一刹那,田永慧感到震撼,一方不算太大的印章,下边是白玉般细腻通透的竹节,在竹叶的上方趴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灰黑色小知了,一看就是那种刚蝉蜕不久,充满生机地在枝头鸣唱。郭邵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对这方作品还是非常满意的。

趁热打铁,郭邵华和田永慧又开始了严谨的设计和探讨,要把剩下的原石雕刻出来。几个月后,一方方巧夺天工的印章展现在他们面前:老挝北部田古兽,水洞桃花童子钓鱼,寿山芙蓉渔樵耕读等让人爱不释手,件件皆精品。后来,那方“节节高”还获得当年福建雕刻展的新人新作奖。如今,两人从刚开始的合作关系,成为无话不谈的兄弟。

王世襄收藏的私款炉欣赏

明 “玉堂清玩”冲天耳炉 王世襄,2003年他与巴金等十五位先生被评为杰出文化名人,是现代文化界一座令人仰慕的高峰。他一生有40多部学术专著出版,特别是通过写作《明代家具研究》、《髹漆录解说》等专著,将那些本由匠人们世代口传身授、支离破碎、濒临失传

匠心十年,只为一印

在田永慧工作室中,摆放着他收藏的印章,有的雕刻着玲珑精致的花鸟虫鱼,有的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不算素章,我现在收藏的印章近300方。”说起自己的收藏,田永慧如数家珍。

而对制作印章的各种材质,田永慧的介绍也是随手拈来:业界有名的是四大原石,分别为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寿山石之美,美在质地通灵,矿藏丰富,历史悠久。青田石产自浙江省青田县南郊的方山、山口一带,其中,“封门青”“灯光冻”“五彩冻”最为珍贵,还有一种“兰花青田”,似石上开花,青田石以粉绿色最为普遍,它是篆刻家最喜欢的石材。昌化石产自浙江省昌化县郊的深山中,有红、黄、白、灰、黑等各色。昌化石中以“鸡血红”闻名中外,俗称“鸡血石”。巴林石产于内蒙古的赤峰地区,也有称内蒙石和赤峰石。赤峰石,颜色很多,质地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之分,质优的磨光打亮后,根据颜色不同,可充多种名贵石种。除四大名石之外,还有很多地方石,如浙江宁波的大松石、山东莱州的莱石、福建莆田的莆田石、湖北楚石等。自然界中可用于印章的石料十分丰富,如果收藏,不一定局限于四大名石,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有人喜欢冻石,有的喜欢玩纹理的石头,只要软硬刚好,能够篆刻就可以作为印石收藏或把玩。

谈及今后,田永慧告诉记者,“以后,我还要继续把我的爱好发扬光大,以小小的印章,彰显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收藏便作终身宝”,每个收藏爱好者背后都有一些故事。今日起,《我的收藏》栏目开始了,让读者了解收藏爱好者背后的收藏历程以及藏品富含的文化内涵及收藏意义,并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有过去时间的亲切回忆,有对生活的爱意、珍惜与向往。

您是收藏爱好者,愿意分享您的收藏和收藏背后的故事,可以与我们联系。

我们一直在等您。栏目热线电话:13176117661(微信同号)。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广轩

本文源自头条号:牡丹晚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东方扇来的时尚之风——西洋古折扇收藏文化

寻找时尚的味道,很多人都会去欧美寻找答案,似乎我们的时尚文化必须要以欧美时尚文化为"蓝图",但是很多人都不曾知道,我们的文化有一段时间也引领过欧美的时尚潮流。 在几百年前的清代,中国的折扇曾经出口到欧美,在当地引领时尚之风。在英国伦敦的国家肖

© Copyright qucang.net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