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收藏大家才是真正的专家?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张大千1937年作松下雅集立轴,尺寸:133×58厘米,成交价: RMB 17,250,000 小编在古玩圈多年,也时常为广大收藏者们解答一些不懂得疑惑,要说这最常被提及的一个问题就是收藏者学者们所问的:“专家与收藏家者两者之间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家”。每当小编看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新华社记者陆华东摄
新华社南京7月8日电(记者陆华东、朱筱)馆藏历史物件5974件,图书4万余册。距离南京市中心大约半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四层博物馆,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海内外访客。
一个脸盆、一个肩章、一张照片、一封信件……走进这家博物馆,一件件藏品无声“讲述”着抗日战争的历史。
鲜为人知的是,这座博物馆并非官方建设,而是由个人筹建,大多数藏品都是馆长吴先斌从各地辛苦“淘”来的。
2006年,为了寻找更多民族抗战记忆的拼图,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吴先斌自掏腰包筹建这家抗日战争博物馆,这也是南京首家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刚开始我也不知道到哪里找抗战的史料,只能到南京各大古玩街、地摊、书店碰运气。”吴先斌说,虽然很多次都是空手而归,但是跑的地方多了,也能淘到不少宝贝。
有一次,为了从一位收藏家手中购买一套珍贵的抗战资料,吴先斌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最终用5万元买下了整套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由最初的1个人发展到如今的8个人,史料搜集方式由过去单一的线下淘货,发展为线上购买、拍卖会竞拍等多种方式。吴先斌也从最初为史料少而发愁,到如今为史料太多而发愁。
“现在博物馆展示的抗战历史物件只有2000多件,库房里还积压了3000多件。”吴先斌说。
与此同时,吴先斌对史料的要求不断提升。如今,第一手、过硬的史料才是他的首选。
吴先斌在博物馆整理史料。新华社记者朱筱摄
收藏品到底怎么样去卖,手上的藏品担心被忽悠上当
从2013年到2018年近几年古董古玩收藏越来越火爆火热,买卖的人特别多,尤其是通过古玩这个行业尝到甜头的一些人,催生了全民收藏。从之前的战乱再到五六十年的太平盛世,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目前正处在历史第八次盛世收藏热当中,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十年一遇的
规模壮大后,博物馆也从当初单一的收藏,逐渐衍生出展示、研究等功能。
“我们现在虽然养不起专职研究员,但是与抗战史学界、民间志愿者的联系非常紧密,不少业内专家到博物馆查阅资料。”吴先斌说。
慕名而来的各界访客逐年增多。吴先斌回忆,2006年博物馆刚开放时,三个多月都见不到一个人来参观,大部分时间都是他一个人守在博物馆。
最初的寂寞没有打倒吴先斌。“这份事业需要耐得住寂寞。”他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后,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各界访客大幅增加。截至目前,博物馆已累计接待访客30多万人次。
前来参观的南京市民赵建强告诉记者,这里的藏品数量虽然比不上公办博物馆,但是脸盆、家书等生活用品,却能从细节处展现抗战历史一些鲜为人知的侧面。“三楼的老兵手印墙让人感觉尤为震撼,深感和平来之不易。”
长时间对抗战历史的接触,让吴先斌更加懂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自2014年以来,吴先斌基本每年都会自费前往日本参加展览,只为向更多日本民众展示真实、全面的战争历史,进而求得最广泛的和平共识。
博物馆展厅。新华社记者陆华东摄
多年下来,吴先斌和他的博物馆在日本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博物馆每年都会接待六七百名日本访客,其中一些人还跟吴先斌成了好朋友。有位日本画家参观完以后,给老吴画了一张漫画。还有一对日本老夫妻专门折了3000多只代表和平的千纸鹤送给博物馆。
提及博物馆的未来,已经56岁的吴先斌表示,并不担忧将来会“关门”。
“如今,社会各界对博物馆的关注、支持越来越多,已经不是我个人在掏腰包维持。而且我身体很好,还能继续工作。即使将来干不动了,我相信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接班,把博物馆继续开下去,让和平之声传播更广。”吴先斌说。
本文源自头条号:新华社客户端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残而不败亦风流——缺陷藏品的认知与收藏
杭州西泠拍卖有限公司“艺是”4月网拍瓷器专场中,一件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大直颈瓶,以远远超出拍前估价(3.8万元—5万元)、溢价20余倍的80万元成交价,大大突破了拍卖公司、藏家、竞拍者乃至“拍场看客”的心理预期。众所周知,龙泉窑作为青瓷史上最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