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藏网

瓷器收藏,玉石收藏,字画收藏,杂项收藏

亚洲顶级收藏大佬,每天工作996:光烧钱是不够的

收藏背后的斑斓人性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作者:鲍静静 《他日物归谁》是荆歌2019年出版的小说集,收录了10个关于收藏的故事。作者身居苏州,时常客居西班牙,30年来一直跨界收藏领域,并在腾讯开专栏谈文物欣赏。 玩家写小说,肯定有趣;小说家写收藏,自有别样的深刻。 工人阿立的第一个收藏品锁定

位于徐汇滨江的油罐艺术中心,

是上海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也是年轻人散步、周末野餐的好去处。

今年8月火爆全网的LV大秀,也在这举办。

油罐背后的运营者乔志兵,

是中国收藏圈大佬之一。

乔志兵2006年开始收藏,

几乎每个月都在买,

至今藏品超过500件,

是各大国际画廊、艺博会的VVIP,

连续7年入榜“ARTnews”年度全球顶级艺术品收藏家200人。

从曾梵志、张恩利、严培明等中国大师,

到安东尼·葛姆雷、达米安·赫斯特等欧美艺术明星,

再到新一代年轻艺术家,他都持续关注。

现在,他主要精力在油罐的运营上,

疫情期间每天按点上班,

因为筹备新展的跨国视频会议,

常常得工作到后半夜,

他笑称自己的工作时长比996还多。

一条与他聊了聊近15年的收藏心得。

撰文 王微辣 陈子文

一条专访收藏家乔志兵

网红地标背后的大佬

乔志兵,北京人,生活在上海,圈中大家称呼他“老乔”。

他说话虽然带着京片儿,但声音轻柔、语速较缓,跟一般印象中北京爷们的形象相去甚远。

油罐开幕时曾出过衍生品,是件质感较厚的纯白短袖衬衣,胸口口袋印着“油罐”二字,70后的乔志兵很喜欢穿,上身还挺潮。如今已成了油罐员工的工服。

乔志兵的办公室在一片草坪、建筑群的深处,4号罐的三层。

600㎡的大开间,员工办公区、会客厅、厨房、咖啡间连通,十分开阔。墙上挂着的作品辨识度很高:曾梵志、张恩利、贾蔼力、杨福东……

傅丹《天使》乔志兵收藏

空间不起眼的角落,有一件傅丹(Danh Vo)的雕塑,一个人体的下半身,上面是个烟灰缸,真的可以用。乔志兵介绍说,“这是去傅丹家里时看到的,原本不卖,我想收,他还是愿意给我。”

比利时国王代表、阿斯特里德公主到访“油罐”

法国总统马克龙、影星巩俐到访“油罐”

尽头是露台,一扇四边圆角开窗,像一个取景框,黄浦江上的渡轮、对岸浦东耸立的楼群,都被纳入框中。探出头看,一边是直升机停机坪;一边是滨江观景栈道,一直延伸至黄浦江边。

不少来访的同行好友们、世界各地的藏家、馆长、艺术家,甚至法国总统马卡龙、比利时公主阿斯特里德去年来时,都被这景观惊艳。

“上海之夜”俱乐部,藏有曾梵志、张晓刚、丁乙、王兴伟、奥拉夫·埃利亚松等艺术家作品

“文艺青年”入圈

乔志兵最初接触艺术收藏是2006年底,出发点很简单。

当时他在北京、上海两地运营娱乐俱乐部,看着自己的俱乐部、办公室、家里有许多空白墙面,觉得需要挂作品。不仅得挂,还得挂得好,便开始了解学习。

他说那时候真的是不懂,在能力接受范围内,接触到艺术家就买,交了很多学费。“当时也不太分艺术门类,中国画、写实都有。”尤其涉及古代字画时,真假难辨。

曾梵志《无题》2013 乔志兵收藏

杨福东《国际饭店 No.1》2010 乔志兵收藏

一头雾水了几个月,他觉得不行。过完年后的2007年,他便去念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的研究生。这一学,把骨子里文艺青年的那股劲唤醒了。

入圈半年,他就确定了自己的收藏方向:关注同时代的人,只收当代作品。

2015年,乔志兵与艺术家张恩利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如果划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可能有三个节点:2003年,市场开始兴起;2007-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的变化;2015年之后,本土艺博会逐渐成熟。

乔志兵2007年入场,不算早,但时机刚刚好。

2007年,乔志兵去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当时正是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形势差,为了吸引藏家,各大画廊都是拿最好的作品参加艺博会,顶级艺术家的价格也相对较低。

曾梵志《面具系列1996 No.6》

曾梵志 面具系列 乔志兵收藏

在今年8月的北京永乐夏拍上,曾梵志的一幅《面具系列 1996》,以1.61亿人民币破了他作品的新纪录。曾梵志也在乔志兵最早的收藏名单上。

乔志兵办公室挂着一幅“面具”系列,是在早年的一次拍卖中购得。“那幅肖像,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艺术家个人心境都有关,那种奋斗的状态,很容易感染到自己。”

装裱画框的浅蓝色,与画中肖像穿着的衬衫颜色一样,乔志兵回忆说“这都是梵志提出来的,他很注重细节。”

曾梵志《无题》2018 乔志兵收藏

面具肖像之外,他还收藏一幅曾梵志专门为其定制的乱笔系列,及2018年在香港展览上购得的一张风景画。“我非常喜欢这张,它既有中国文人的那种趣味,又有当代感。”

交往多年后,两人已是老友,曾梵志的每个展览,不管在巴黎、美国,乔志兵必到场。“梵志工作室的花园特别好。其实古代看画都是在庭院里看的,每天光线打在他的作品上,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张恩利《水桶》系列 2007 乔志兵收藏

张恩利《老树》系列 2014 乔志兵收藏

当代书画收藏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之后,势必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书画乃高雅的精神享受,收藏书画既能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也可用作来投资理财。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书画收藏家,还得一步一步来,根据当代书画收藏话题,小编简单的介绍当代书画收藏有哪些要求? 第

喜欢一个艺术家,乔志兵就会持续关注他每年的新作品。“我跟这个时代的很多艺术家有交集,或者我有他们的作品,这样我能证明我经历过这个时代。”

张恩利的《水桶》系列,当时画了12张,乔志兵去他工作室看,选了两张。第二年,英国的泰特现代美术馆也收藏了3张《水桶》,“我还挺开心的,在他们之前先挑了。”

与艺术家严培明在巴黎个展现场

他和严培明也有很多交集,每次到巴黎,都会去他的工作室、家里坐坐,然后叫全巴黎最好吃的上海菜外卖。

托马斯·豪斯雅戈《Ghost of a Flea I》2011 乔志兵收藏

通行国际艺术圈的VVIP

乔志兵在藏家圈中,属于特别勤奋的。

一般人收艺术是闲情雅致,他搞收藏,就像重新创业了一次,有强烈的紧迫感。每年几乎一半时间都在世界各地飞,逛艺博会,看世界各地的画廊、美术馆的大展,拜访当地藏家,最重要的,去看艺术家工作室。高频时,转机一个城市要看4个工作室。

他认为当代艺术你进入多晚都没事,但确实需要不断地学。“每次去了新的地方看到新东西出来,发现又不懂了,自己知识有限,必须去学习了解。”学完一块领域后,再去新的地方,如此循环往复。

安东尼·葛姆雷《升华XXVI》2009 乔志兵收藏的第一件国际艺术家作品

2009年,北京常青画廊举办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的个展,乔志兵去看了,内心感到震撼:“那些是代表着艺术家本人身体的雕塑,作品还可以这样……”

由此,他开始收藏国外艺术家的作品。

他开始更多往国外跑,了解作品的方式,还是直接去作品产生的最一线——艺术家的工作室。逐渐地,国际艺术圈也了解到这位叫“Qiao”的中国藏家,专门收当代,很实验。

与艺术家托马斯·豪斯雅戈

第一次去洛杉矶看工作室,只待一天,时间很紧,安排去了4个艺术家工作室,保罗·麦卡锡,马克·布拉德福特,托马斯·豪斯雅戈,斯特林·鲁比。每个点都很远,事先就把位置在地图上标出来,开车去。“现在回头看,都是特别重要的艺术家,挺幸福的。”

与达米安·赫斯特创作旋转画(spin painting)

看到好玩的艺术家工作室,他就会特别开心。

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工作室,地板上全是墓碑,用墓碑铺地,“这个艺术家内心得多强大,那骷髅头就满处都是。”

去米凯尔·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的工作室,在一个废弃的教堂,画架就支在神像的下面,“进去一看就真的就是Oh my god”,特别震撼。

艺术家傅丹工作室

艺术家是特别有智慧、有意思的一群人,在工作室,能直接看到他们的工作方法、工作状态,甚至很私密的东西。“每个人的工作室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凌乱而舒适,有的干净整洁,有的放着书,有的放着酒,有的放着音乐……”

“人与人的交往嘛,就是一回生二回熟。有人会给你弹吉他,有时可能一起吃饭、喝酒、聊天。”

2013年以来,被评为“全球顶级艺术品藏家200人”

马丁·克里德《作品第200号》乔志兵收藏

如今,乔志兵的收藏体量超过500件,早已进入国际各大画廊、艺博会的VVIP名单。

有碰到早期接触的年轻艺术家,几年之后重要度上升、价格高涨的;也碰到过几年后作品归零的情况。

乔志兵强调自己收藏不是研究型,不会深究作品能不能升值,反而更感性依赖于“这个作品是否打动我了”。许多人收藏要讲数据、讲规则,比如得用资金的百分之多少去收藏,他认为没必要。

“这事不复杂,就买个作品挂墙上呗,那就买个喜欢的挂上。”

刘韡《解放No.15》2013 乔志兵收藏

不过这个“喜欢至上”的原则,建立在他对自己审美和判断的自信,“看了很多好作品以后,太差的也不入眼吧。”

他也坦言,艺术收藏其实多少钱都不够,贵到一定程度,总有买不动的时候。现在,他会拿大部分收入用来收藏作品,甚至可能还得预支明年的收入。“因为全部的爱好都在其中了。买不了10件,那就买5件。”

从私人收藏到机构运营,“996,我乐意”

曾经上海、北京两地跑的状态,乔志兵维持了很多年。直到2014年,他去了一趟徐汇滨江的西岸艺术区。

这一带原先是中国最早的机场之一——龙华机场。1966年龙华机场停用,7个油罐被保留下来,为龙华机场提供航油,到90年代也停用了。“六年前刚来这里的时候,杂草丛生、草比人高,我当时还从输油管道里钻进来看:15米高、圆周曲面,空间一下就吸引了我。”

乔志兵决定接下邀约,搬到上海,专心筹备油罐艺术中心。“想让自己喜欢的当代艺术,影响到更多人。”

这算是一个工业遗迹改造,设计由OPEN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李虎担任,拆掉2个罐,保留了5个,每个罐的空间都规划得不一样,方案几经修改。其中3、4、5号罐连通,成为主体美术馆的空间。

开幕展览之一《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

开幕展览之二《建立中》

开幕展览之三《阿德里安·维拉·罗哈斯》

2019年3月,油罐三大展览同时开幕。其中teamLab的《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更轰动了全城年轻人前往体验。

西普瑞安·盖拉德《炉边的天使》2019 乔志兵收藏

阿德里安·维拉·罗哈斯的火星车作品 乔志兵收藏

油罐成立一年多来,展览不断,其中有不少作品是乔志兵自己的收藏。阿根廷艺术家阿德里安,在展览现场复制了一个没有回来的火星车;法国艺术家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的挖掘机和全息作品;及拿下2019年特纳奖的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

展出的有些年轻艺术家,国内观众知道的不多,乔志兵心里很满意,“很多人来看展览就会说,哟,这都是老乔选的。”

展览《More, More, More》布展现场

从私人收藏到运营公共艺术机构,是一步质的跨越。

声誉后面,是实实在在的时间、金钱、精力的投入。“私人藏家其实挺舒服的,完全按你的个人喜好来,想买什么都可以。但做机构,就是要操心,管理的问题、筹钱的问题。其实开第一个展览的时候特别累,但当时根本没有时间去担心,就往前走。”

乔志兵算了算自己的工作时长,说肯定超过996。团队不大,基本都是95后,策展、布展,一切大小事,他都乐于亲力亲为,“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艺术了。”

今年疫情影响,不能出差旅行,生活就更简单了,一周七天每天到油罐上班。最新开幕的展览《More, More, More》,有28个国际艺术家参展,各种时差都有,视频会议开到后半夜是常有的事。

“退休不容易,你做这个事情就好像你永远退不了休。”

收藏新浪潮 Q&A

近五六年,中国艺术收藏的群体越来越大,年轻一代收藏家兴起。乔志兵调侃自己属于前浪,“是被拍在沙滩上那种”。中国艺术收藏有哪些新的现象和趋势?我们和乔志兵聊了聊他的观察。

Q:一条 A:乔志兵

Q:您观察到的艺术收藏“后浪”们,有哪些特点?

A: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艺术,开始收藏。国内很多年轻藏家,一进场就很国际化,直接收国际的作品。年轻一代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也没有语言、文化理解上的障碍,是很自信的。

同时,也有很多上班族,开始在能力范围内,收藏一些小的作品。

Q:近几年的艺术收藏圈,您是否观察到哪些趋势?

A:女性的艺术家越来越重要。现在很多馆长开始由女性担任,她们自然会更多关注女性艺术家,做女性主题的展览,甚至会有女性艺术家的艺术史。

我自己收藏时,其实没特意区分艺术家的性别。但我也有很喜欢的女性艺术家,比如胡晓媛,也有收藏一位伊朗籍的女艺术家塔拉·马达妮的作品。

Q:对于收藏有哪些建议?

A:第一,多看好的展览,条件允许的话去世界各地去看展览,你就会站在一定的高度上;

第二,结交好的画廊主、艺术总监,他们是更专业的。而且好的作品很多人排队,这样你能第一时间了解到信息;

第三,尽可能多看艺术家工作室,对你了解艺术家会很有帮助。

部分图片由油罐艺术中心提供

本文源自头条号:一条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董文物该如何收藏?告诉你环境与保存收藏有多重要

如果你家有个珍贵古董/文物,你要怎样收藏它?这些东西没办法说话告诉你他生病了,但它又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太湿会发霉、太干就龟裂、太热太冷还可能变质,但是直到发现问题时通常为时已晚,这要怎么办呢?什么样的环境对文物来说才是友善的呢? 在影视作

© Copyright qucang.net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