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藏网

瓷器收藏,玉石收藏,字画收藏,杂项收藏

“鬼才”宋雨桂的画好在哪里?

收藏国庆报40年 鞍山集报人张毓春为祖国庆生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国庆节前夕,微信集报群里,国庆版报纸又成为全国成千上万报纸收藏者们热议的话题。鞍山集报人张毓春晒出的珍贵国庆报,引来集报人的一片点赞。 报纸是有时效性的消费品,数量多且不好保管,普通人想找到一份一两年前的报纸都不容易,何况几十年前的报纸。集

▌ “斯人未远去 —— 宋雨桂艺术纪念展”海报

编者按:

9月30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省文学艺术联合会、辽宁省美术家协会、沈阳博物院和北京画院主办,宋雨桂艺术馆承办,如果艺术协办,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中心提供学术支持的“斯人未远去 —— 宋雨桂艺术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为“宋雨桂艺术大展”系列之“北京站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杭春晓担任策展人。

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先生,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崇炜先生,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杭春晓先生发表致辞。开幕式结束后,吴洪亮与杭春晓展开了一场对谈,更深入地解读宋雨桂和这个展览。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先生

▌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崇炜先生

▌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先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杭春晓先生

▌吴洪亮与杭春晓对谈

冯远先生在致辞中表示:“鬼才宋雨桂在当下山水画界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有分量的个案、典型。艺术大师需要具备4个条件:首先,作品好;其次,作品在当下和未来能产生深远影响;第三,学术思想、艺术实践经验能给当代和后人以参照;第四对文化事业、社会有所贡献。以此标准来衡量的话,宋雨桂无疑是一位大师,他一直在追求创新,其山水作品中有北宋山水画的厚重雄强,精微博大,而花卉作品则妖娆娇媚,形式感非常强。宋雨桂在精神传承的基础上,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那宋雨桂的艺术具体好在哪里呢?请看以下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杭春晓如何分析。

“斯人未远去”试图呈现一个画家的完整性与鲜活性,而不只是宋雨桂的作品。所以,将宋雨桂画室中仿佛凝固了时间的创作场景,迁移到展厅中,试图给观众制造画家暂时离场的状态。仿佛,这个展览的主人——一位已经去世的画家,只是出去吃点东西、抽根烟……同时,还从他生活、工作的地方调取了原始档案,选取部分鲜活的材料,向观众呈现极具细节感的生命历程,以此呼应展览主题的感性认知。其次,通过作品的分类组合,试图讨论宋雨桂这代画家所面对的艺术问题,以及他们构想的解决方案,乃至作品中显现出的他们的相互交往、时代痕迹。

具体而言,分出了“巨制山水”“乡水篇”和“长跋作品”三个系列的展品组合。

▌《黄河雄姿》 475×68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6年

▌ 巨制山水:以民族情怀的象征物呈现的现实性

体量巨大的山水画,在中国古代卷轴画的历史中极为罕见。但今天的我们往往将尺幅巨大的作品视为创作,对小尺寸的画则不以为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法?我认为是古今观画机制的改变所导致——它隐含了我们欣赏观看画作的空间变化。

古人的观画,往往是案头,甚至舟船之上,打开一个手卷、册页,多为局部化观看,最多只是悬挂于中堂。是以,他们不会将尺幅巨大视为创作的基本要素。在古人看来,小尺寸的信笔之作与大尺度的刻画之作,在艺术上并不存在着等级差异。

但今天,不只是宋雨桂,几乎所有画家都会将巨制作品视为创作,并以之代表自己的艺术成果。究其原因,则是缘于现代展览的观看机制。从某种角度看,今天画家创作时预设的对象不是厅房之中的人们,而是巨大展厅中的观众。这导致画作需要一定的体量来配合展示空间。如《长江明珠图》宽度达14.1米、高2.85米,《黄河雄姿》宽度接近7米、高约5米。这种尺幅在古人的经验中是难以想象的,而这正是现代展览机制的空间因素对于创作的影响。

除此之外,宋雨桂的巨制山水还呈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画发展脉络中一直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国画如何从传统文人画的主题转型?如何表达现实生活?

显然,与山水画相比,人物画应对这一转型更容易。因为人物画可以画具有现代特征的生活场景与服饰,以实现中国画表达现实生活的“时代转向”。但对山水画而言,这却是一个难题。或可以说,怎样使山水画具有介入今天现实生活的能力,向来就是重要且有趣的问题。

老一辈如李可染、傅抱石等山水画家,以写生的语言变化建立了画面与现实的关联性,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路径。那么此外,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不依靠写生语言的空间感,山水画与现实是否还能产生关联?答案很有趣,山水画并不一定要通过表达物象的现实感来实现这一时代转向。现实中的精神需要、政治需要,乃至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建构,都可以成为山水画介入现实的另一种通道。宋雨桂1985年创作的《长江明珠图》和去世前创作的《黄河雄姿》,正是实践了这种方法的代表性作品。

长达14米的《长江明珠图》中,我们看不到李可染、傅抱石式的写生语言,相反,诸如宋画的笔墨方法却更为醒目。那么,何以这样的作品没有带给我们“旧画”的感觉?显然,与巨制尺寸相吻合的是宏大的时代主题。应该说,通过符合今天精神需求的主题创作,宋雨桂实现了山水画的现实关怀。

具体而言,他的作品引入了民族主义的精神象征,从而跳跃了表现对象的现实性,直接通过形而上的主题介入现实的精神生活。从某种角度看,民族主义情怀是20世纪最大的现实命题。它伴随中国社会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被动转型而产生,并成为全社会的心理需求。怎样唤醒民族自觉意识,怎样重建民族自信心,一直就是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演进的内在脉动。面对如此需求,一些具有特殊心理象征性的场景,诸如黄河、长江等,就成为山水画介入现实的主题选择。

是以,在宋雨桂这代画家的笔下,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性——不再局限于具象场景的刻画,而是通过与时代心理有所关联的带有象征性的山川景貌,来完成自己的现代转向。他们选择宏大而现实的精神主题,呈现了与民族性相关的场景,或者说是激活了民族情怀的场景,使山水画成为今天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所需要的“创作”。

有鉴于此,展览的第一个单元就是这种呈现时代精神的巨制山水。这里,我们不仅看到尺幅巨大的《黄河雄姿》《长江明珠图》,还能看到长达66米的《新富春山居图》。请注意,它们所描绘的“对象”都不再只是自然景观,而是20世纪中国社会所需要的,如同“龙的传人”一般的心理象征物。或许,没有中国20世纪的特殊历史,山水画家便不可能画出这样的一类作品。也只有在20世纪特殊的民族主义情怀之下,他们才能如此这般地将山水画转向现代社会的“现实生活”。

▌《新富春山居图》 66×660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1年

▌ 乡水篇:以抽象语汇进行现代性探索

展览的第二个单元,意图围绕宋雨桂的“乡水篇”系列作品,讨论这代画家的现代性认知。

古董手表收藏的十大原则,不符合千万别盲目收藏!

古董手表收藏十大原则,你知道几个? 一、在拍卖行交易中,一个品相良好的古董腕表的成交价基本在其起拍价的三倍左右。 二、买古董表不是收破烂。品相完美、无缺的古董表在拍卖行交易中就算价格再高都有藏家愿意买单,相反功能损失、零件缺失、品相差的古董腕

▌《乡水篇》之二十六 69×84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1年

▌《乡水篇》之三 67×91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8年

▌《乡水篇》之一 68×87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1年

▌《乡水篇》之三十 44×137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1年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乡水篇”,是宋雨桂最重要的系列化创作。这组作品的命名方式,容易给人抒情化的印象。但在我看来,它们的重要并非源于所谓的乡土情怀,而在于它们显现出的“现代性转向”。

基于如此逻辑,将几幅看上去与“乡水篇”无关的抽象性花卉并置在这一单元中。面对它们,观众可以清晰地感知,看上去与山水无关的画作在语言表达上与“乡水篇”具有明确、清晰的关联性。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宋雨桂的山水画与他的花卉作品,甚至没有明确物象的抽象作品,有着如此相似的语言形式?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历史语境,甚至需要回溯20世纪中国关于图像现代性的认识逻辑。

1979年,吴冠中发表了《论形式美》,并紧接着在1981年发表了《论抽象美》,引发空前热烈的讨论。这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吴文只是一位画家强调了形式语言的独立审美,算不上什么骇人听闻的前卫论调,有什么可纠结、可讨伐、可讨论的呢?但事实却是,吴冠中对形式语言的强调却在当时引发轩然大波,成为最具热议的话题。

究其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关于绘画的理解越来越集中在主题的政治表述功能,至于绘画的语言独立性审美则被弱化,以至成为完全的唯主题论的价值逻辑。因此,当“文革”结束,首先引发的讨论就是绘画语言是否可以脱离主题而独立存在,并不可避免地将问题集中在绘画的形式语言与自身表达之上。

更为巧合的是,与这种内在文化逻辑相吻合的是,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正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了中国。一时之间,新的外来知识与内在的社会逻辑完美结合在一起,成为推动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走向现代的理论话语。

于是,彼时之中国美术界普遍将抽象视作“现代”。具体到画面的表达,这种现代性往往表现为画面语言脱离主题的自由表达。那么,沿着这个思路面对宋雨桂的“乡水篇”,就会发现他正是遵循类似的认知逻辑展开了探索。那些看似与山水无关的抽象性花卉作品,与“乡水篇”的语言相似性,恰恰体现了画家潜在的现代性认知:可以脱离主题让语言独立存在的创作,具有一种艺术史的现代价值。

▌《魁幻》 96×89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5年

▌《睡仙图》 85×68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7年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方式,很多画家都致力于形式语汇的独立性乃至完全抽象的探索。身处如此时代潮流之中,抽象显然更容易体现出革新面貌,因为语言独立的极端就是完全抽象。

然而,宋雨桂并没有选择这么极端的“方案”。相反,他试图将现代性的语汇回溯到中国的传统图像,并选择了他熟悉的北方山水来实验自己全新体验。

此时,一令人意外的结果出现了,原先相对人物画难以走进现实的山水画,反而具备了一种优势:因为人物画具有很强的再现性,所以与强调语言独立的“抽象性”结合,自然是困难的。但山水画的传统并不重视再现性,其描绘形象往往只是一种程式化构成,而非规定性的“再现”。甚至,古人在既定程式中的皴擦用笔,本身就可以被视为抽象化的语汇。于是,宋雨桂在山水画中进行的抽象转化,为我们带来了意外收获:一种抽象化的语言运用与传统笔意的结合,集中体现在“乡水篇”的系列作品中,并为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意外”,在展览中将抽象性作品与乡水篇加以并置,试图揭示它们背后的“问题”:从1980年代乃至整个20世纪以来,怎样的中国画才是现代性的?或许,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却蕴含在类似宋雨桂这样的探索之中。无论如何评判这种探索,我们都无法忽视一点:这类作品已然成为时代命题的实验场。

▌ 长跋作品:三重关系中的“宋雨桂”

展览的第三个单元,选择了一批有着较长题跋的画作。因为宋雨桂留下的文字材料较少,所以这些画作中的长题就显得格外珍贵,能直观地显现他的生活、经历以及内心情感。

▌《雨荷图》 158×468cm 纸本水墨设色 1989年

▌《仙人居》 50×67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9年

▌《丹霞峰》 67×135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5年

这些作品中的长篇题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一,记录他曾经游历过的地方,比如说去了哪里、有着怎样的感触。这是一种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看到画家与他的描绘对象的“交互”。其二,记录他对古代画论的认知性讨论,其中既有他学习传统的认知体验,也有他的自我认知以及与历史的“交互”。任何一个人,都不是横空出世,都会带有他所接触到的“成为自己”的“历史知识”——从历史中获取的知识,往往塑造了我们观看世界、观看自然的方式。作为一个画家,宋雨桂所获取的知识,直观体现在他对古代画论的理解和解读中。其三,记录了画家人际关系网络的题跋,比如徒弟帮他搬家、和某人一起吃饭等。这些记录非常有趣,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人”。

从某种角度看,希望用这样三类长篇题跋的作品,立体展现一个作为画家主体的“人”的形象:他与描绘对象的关系、他与专业历史的关系、他与生活中相互关联的人的关系。或许,借助于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我们才更能清晰地看到这些画作背后的主人——似乎未曾远去的“宋雨桂”。

展览信息

展览:斯人未远去 — 宋雨桂艺术纪念展

展期:2020/9/30- 2020/10/13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策展:杭春晓

《收藏》创刊于1993年 一册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杂志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博ID @收藏杂志

本文源自头条号:收藏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细读《篆刻学》:史上那些有名的收藏鉴赏印

这次我们介绍“收藏鉴赏印”。邓散木先生在《篆刻学》里,把它们列为私印分类的第九类,如图: (《篆刻学》书影) 收藏鉴赏印,兴起于唐代,最著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二字连珠印。李世民在治国安邦之余,还是个杰出的文艺青年,很多文艺事件都跟他有

© Copyright qucang.net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