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藏网

瓷器收藏,玉石收藏,字画收藏,杂项收藏

细读《篆刻学》:史上那些有名的收藏鉴赏印

钱币的收藏与投资有何区别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钱币收藏是时下较为热门的收藏领域,很多人入门收藏行列都是从钱币开始; 为什么呢? 因为钱币相对于其它的收藏种类来说,它容易入门,易学易懂,也可以说是一项大众化的收藏,事实也是如此,钱币收藏的群众基础非常好,涉及的人群也是比较多。 容易收藏并不

这次我们介绍“收藏鉴赏印”。邓散木先生在《篆刻学》里,把它们列为私印分类的第九类,如图:

(《篆刻学》书影)

收藏鉴赏印,兴起于唐代,最著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二字连珠印。李世民在治国安邦之余,还是个杰出的文艺青年,很多文艺事件都跟他有关,“贞观”两字小玺,是其自民间收集各类书画作品之后,用于鉴别真伪判断艺术水平高低的鉴赏印,简单说,就是盖上这对小玺,是经李世民御用专家组判别的高级艺术真品。

这对小玺的个头不大,每一方只有1.5cm见方,盖在书画之上,既起到标记作用,又不致于污损书画,如图:

(唐太宗的“贞观”小玺)

到了唐玄宗,自认一代雄主的李隆基当然也在效仿祖上,于是有了“开元”小玺,只不过,他的“开元”玺明显肥胖了一些,达到了2.1X2.5cm大小,样子也浑圆了一些,可能是当时流行审美的缘故吧,如图:

(唐玄宗的“开元”小玺)

当然,这两位的鉴赏收藏印,实际上用的文字是他们各自的“年号”,但他们的确起到了鉴藏作用,因此篆刻史公认它们是收藏鉴赏印的滥觞。

再往后,是南唐李后主李煜的“建业文房之印”,这实际上已经是正宗的收藏鉴赏印了,这方印很有名,后人甚至认为它是后世“元朱文”印的起源(当然,元朱文之所以被定名为“朱文”,是因为它公认是起源于代的赵孟頫),在标准的才子皇帝李煜手里,这方鉴藏印被在当时的审美之下已达到了相当精美的程度,很像后世的元朱文。如图:

(李煜和他的“建业文房之印”)

接下来是宋代宋太祖的“秘阁图书之印”(未见真品钤印),到了宋徽宗又有“宣和七玺”,如图:

(宋徽宗的“宣和七玺”)

虽不像后世文房印一样精美,但好在印例足够多,宋徽宗跟李煜相似,都属于爱好文艺到了亡国的地步,但他们在篆刻史上,都有精彩值得书写一笔。

此外,南宋的宋高宗赵构也照样设有文房七玺,叫“绍兴七玺”,如图:

新手玩收藏怎么入门

晚明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香几,尺寸:宽92厘米;厚46厘米;高78厘米,成交价: RMB 2,070,000 现在收藏越来越大众化,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收藏感兴趣,然而现在会出现一个现象,新手玩收藏应该怎样入门呢,收藏并不是我们看着的这么简单,这里面还是有很多入门知

(宋高宗的“绍兴七玺”)

还有,依邓先生所说,金章宗也有“明昌七印”,可见,完颜璟也是个文艺爱好者,但我们没有找到清晰的样本,暂略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宋代的臣子们也有大量的鉴藏印,比如,苏东坡有“赵郡苏轼图籍”,米芾有“米氏审定真迹”等印,但这些印,没有原印流传,只在传世的书画绢纸上偶有一见,保存下来的有苏东坡的“读书堂记”和驸马李玮(当然也是画家)的“李玮图书”,如图:

(苏轼和李玮的鉴藏印)

邓先生所列的“松雪斋图书印”应当是元代赵孟頫的鉴藏印。如图:

(赵孟頫“松雪斋图书印”)

依邓先生所言,收藏鉴赏印大致可以做这样的三类:

(收藏鉴赏印的分类)

这些分类字眼,其实就是出现在明清文人收藏鉴赏印印中的字眼,翻一下明清篆刻家的印谱,可以看到很多。

也有引用成语的,比如“子孙保之”、“子孙永保”等。也有告诫子孙的用语,如“鬻及借书为不孝”(出售和外借图书是不孝)。这很像乾隆皇帝三希常玺印里的“宜子孙”印,如图:

(宜子孙)

也有祝福祈愿用语的,如“愿此书永无水火虫食之灾”等等。

(【细读《篆刻学》】之19,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源自头条号:谈艺录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刊 | 双节同庆,搭上《中国收藏》这趟直通车,艺术圈资讯抢鲜看

国庆节OR中秋节?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朋友们都要! 前段时间大家是不是都在数着日子倒计时,就盼着今天的到来呢?毕竟像今年这样国庆和中秋撞到同一天的机会,可是大约要19年才能遇到一次呢! 双节同至,大批大批的人儿都跑出去看世界去了,探亲、访友、旅游

© Copyright qucang.net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