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日本威士忌收藏,这钱赚得有点过分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近日,莱坊奢侈品投资指数(Knight Frank)发布的《 2020年财富报告》显示: “过去十年,威士忌的价值增长564%,一举超越老爷车、艺术品、珠宝等,成为投资界新宠。同时,全球范围内,威士忌销量不断攀升,其市值屡创新高。” 比如日本威士忌,如果我们几年前
有读者留言问我:
有没有什么书适合20来岁的人读?
什么时候开一份书单?
我说,开书单是我最怕的事情。
这是实话。
一份真正好的书单,就像一份藏宝地图,价值很高。
但在今天,这样的“藏宝地图”太难得了。
第一,今天是个学科细分的时代。一份专业书单还是比较有操作性的。但是,想要开一份通识性的书单?再博学的大师恐怕也没这个能力。
第二,再好的书单,也不一定适合你。
说个真事。
读大学时,一次,有位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康德,似乎突然想起一件事,顿时十分激动地和我们说:哎呀,我年轻的时候啊,那可是花了不少时间,好好啃过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呀。
正当我们带着仰慕的神情,期待老师分享他阅读经典的精彩感悟时,只见他叹了口气,幽幽地说了一句:“哎,那是真没看懂啊……”
听完这句话,我对老师更加仰慕了:老师,您真是个实诚人啊……
我也从此明白一个道理:再好的经典,如果真读不懂,就先看别的书去吧。
我对书单有个类比:开书单,就像开药方。每个人的病不一样,病情深浅也不同,药方自然也不相同。类似的,每个人的知识背景、水平高低不一样,读书目的、关注重点也不同;荐书人水平再高,推荐的书也不一定适合你。
不过,虽然通用性的书单不好找,但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比较通用的选书方法。
而且,再好的书单,也不如掌握选书的方法。毕竟,书单是别人的,但方法却可以是自己的。
02.
选择,是成长中的一项重要能力。
选书也很重要。
这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其实更是个垃圾知识爆炸的时代。
谁年轻的时候,没读过几本渣书呢。渣书不仅浪费精力,更重要的是,渣书里那些逻辑混乱、似是而非甚至根本错误的内容,会误导我们本来清晰的头脑——这个损失太大了。
为了尽量避免这个损失,我建立了自己的选书标准,其中有些比较通用的内容。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选好一支股票,需要考虑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消息面等方面的信息。我认为,一本书的基本信息大致包括三个方面:背景、内容、销售状况。选书,也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考量。
背景,指影响书的质量的外在因素,主要指出版社和作者。
内容,指书本身的质量。
销售状况,指书的销量好坏。特别说明,销量多少并不等于书的质量好坏。下面会详细说说。
03.
一、背景:出版社与作者
一个好的出版社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严肃的学术著作而言。
出版社和书的关系,有点像大学与毕业生的关系。
首先,大学不能代表你的个人水平;但每个大学的毕业生,平均水平的好坏相对稳定。好的出版社,书的平均质量必然要高不少。因此,要尽量选知名出版社的书。
其次,每个大学有自己最擅长的专业。XX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肯定是最强的。出版社其实更是如此,要尽量选择其擅长领域的书籍。
举个例子,我如果想找传统文史书籍来读,肯定会优先选择这三家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实在没有,才会考虑其他出版社的书。
作者和书的关系,就有点像母鸡和鸡蛋了(借用钱锺书先生的比喻)。
好的母鸡,大概率总能下出好蛋。不好的母鸡,基本上就只能产出坏蛋了。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作者的水平?有两种比较基本的方法。
第一,查履历。看看TA的学术成就如何,这适用于一些专业领域的书籍。有的人学术做得好,但书写得非常枯燥;也有的作者学问一般,但书写得比较生动。相比之下,我宁愿选择枯燥的作品。因为书最重要的品质应该是靠谱,而不是好看。
第二,看评价。了解业内人士对作者的评价。
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内容:出名的出版社,一般来说也都是比较好的出版社。但是,出名的作者,却不一定是好作者。
比如说,我基本不读娱乐名人写的书。如果我喜欢某位明星,我会听他的歌,或者看他的电影。但让他们写书——就像让我去演电影一样——这显然不是他们的专长。
无论是“文化大师”还是“著名经济学家”,要想了解他们到底靠不靠谱,别看头衔;最便捷的一个方式是:找你业内懂行的朋友问问。
04.
二、内容:目录、序言与书评
当然,要更进一步了解一本书的水平,就要对内容做一个简单的考察。
读目录和序言是个好办法。现在很多网上书城都可以预览这些内容。
「钱眼2020」特想基石:专业制作收藏摄影作品
12月9日22点30分,济南特想基石影像仍在加班制作中国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收藏作品。年底,全国有多个摄影展同时开幕,他们还要制作近千张展出照片。 钱捍 摄 壹点号钱捍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
如果只看作者和书名,就决定买书的话,很容易掉坑。
我有位朋友就很有意思。有一次,我不经意在他的书桌上发现了一本余英时的《历史与思想》,堆在一摞书中间(一看就买了很久),放得整整齐齐(一看就从来没读过)。鉴于他的专业和历史学八杆子打不着,我就很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会买这本书?
原来,他不知道和哪位文史专业的同学聊天,听说《历史与思想》是本好书(确实是好书),他觉得书名看起来也有点像普及读物(只是看起来而已……),于是一激动(别冲动啊),当下就上网买了这本书(掉坑了吧)。等书到货,一翻开,傻眼了:啊?原来这本书是繁体竖排的啊。啊?原来这本书是论文集啊。
后来,经过我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他终于明白了这本书的适合人群——原来,这本书送给我最合适。于是,现在这本书就躺在我的书架上……
好吧,我骗书的故事讲完了。话说回来。
目录藏着一本书的框架。翻翻目录,就大概可以知道书的内容是不是你现在需要的。
序言的信息量也很大。书的大致内容、书的特色和优缺点,可能都会在序言里有所体现。如果是作者自序,你还可以对作者的知识和写作水平有个直观判断。
除了目录和序言,读读网上的评价也很有帮助。
我读评价,有两个习惯。
首先,书的评分,要过得去。评分不用非常高,因为最好的书不一定最受认可。但评分不能太低,因为太差的书,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关注好评和差评里的关键词。
好评里,我最感兴趣的是一个词:开创性。学界第一流的著作有一个特点,能开创新的研究范式,或者提出开创性的见解。如果整本书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作者基本够得上宗师级的水平了。
差评里,我对观点的争论不是很关心;但是,如果出现了“逻辑混乱”、“硬伤很多”、“文献不扎实”这样的字眼,我对这本书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即使都是第一流的专家,观点也经常不一致;但是,内容扎实、逻辑清晰,却是好书的共同要求。
05.
三、销售状况:销量与质量的关系
书的销量与质量有一定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关系。好书可能卖得很差,渣书也可能非常畅销。
当然,这样说有点笼统。从选书的角度而言,有两点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我认为工具书的销量,还是大概率可以反映书的质量的。但专业领域的书籍,销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可能就不大了。
我们可以把工具书理解为肯德基的鸡腿堡,把专业书理解为某个五星酒店的一道特色菜。前者是为最广大的人群提供服务的,市场不接受,一般就说明它不好吃、不好用;而后者则本来就需要专门的趣味和水平才能欣赏。
第二,不要跟风读“热门书”。
选股票,既要看基本面,也要看消息面。消息面很有用。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最新的行业或公司信息,判断是否购买这只股票。
一本书,其实也有基本面和消息面。一种风潮的兴起或者一位名人的推荐都可能会让一本书在某段时间的销量猛增。
但是,读书和炒股不同。读书不能“听消息”。销量在某段时间的猛增,对书的本来质量没有任何影响。
村上春树有个观点我比较认可,“死后不足30年的作家原则上不值得一看”。经典需要时间验证。
当然,为了掌握最新的经济社会状况与前沿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读很多今人的著作,但是,跟风读“热门书”,还是免了吧。跟风本身,就说明缺乏自己的选书标准。
06.
干货聊完了。
跟大家聊点湿的。
毛主席很喜欢读书我们都知道,但知道他怎么选书、如何读书的吗?
我在学习毛主席有关的史料的时候,发现他在1916年9月29日给萧子升的信里曾经开过一个书单,里面有77本书目。
据他自己讲,这77本书基本囊括了国学、常识方面的重要内容。
可惜的是,这77本书单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但从毛主席后来的各种自我叙述和其他书单中,可以看出,他喜欢的书,大致不出以下几类:1.历史;2.哲学;3.国学;4.小说
而且他读书很杂,有专家做过统计,毛主席一生读过136524本书。
从3岁识字算起,平均每年要读1700多本书!
1915年前后,毛主席22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几乎一有空闲就会去找老师黎锦熙讨论读书的方法。
这些方法,后来在他写给萧子升的书信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毛主席认为,读书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读一篇而及于全书”,并加以详细研究。具体的做法,就是两条:一是演绎法,从细微处去读出不一样的东西;二是中心统辖法,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概括中心思想。
这两个方法说来简单,真要做到很难。比如演绎法,同样是读红楼梦,你读完就当成了言情小说,而红学家们读完,写出来的研究书籍可能比红楼梦还厚。
关于毛主席读书方面的趣事和方法还有很多,这里简单提一提,与大家共勉。
有人说,红袖添香夜读书、深夜闭门读禁书,是人生最惬意的事情,但学长认为,发现一本好书,同样非常快活。如果你有好的选书标准,也欢迎留言交流。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我是栩先生。
喜欢这篇文章点个赞,关注我共同成长,少走十年弯路。
打开我的头条主页视频栏目,可观看精选文章转化的视频。
本文源自头条号:栩先生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出门在外总忘事?收藏备忘录这5个功能让你变成“最强大脑”
随着现在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手机里的备忘录已经快被大多数人遗忘,只有在临时需要记录身边却没有笔记本的时候才会突然想起来。但其实我们手机的备忘录随着手机更新换代,功能也不断地在增加,已经不单单是用来记录的一个功能了,今天就给大家带来手机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