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藏网

瓷器收藏,玉石收藏,字画收藏,杂项收藏

「收藏」与文物修复有关的事

23档收藏类购物节目停播 假收藏真忽悠该凉凉了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针对监看发现部分电视购物频道播出的收藏类购物节目存在虚假宣传等违规问题,广电总局近期组织有关省局开展了全国电视购物频道收藏类购物节目专项清查整治工作。目前,涉及19个购物频道有违规问题的23档收藏类购物节目已全部停播,同时停止了相关违规商品销售

与文物修复有关的事

易新博

每每谈到文物修复,大家就会觉得是一个神奇、神秘且神圣的事。说它神奇,可能因为文物修复师们总能把破碎的文物变魔术似的复原完整。神秘之处,应在于能跟文物近距离接触,从考古出土到入库抑或是博物馆陈列展出,能近距离接触到文物的人确实寥寥无几,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工作特性,自然而然地给文物修复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若文物修复跟“神圣”扯上关系的话,可能应是文物修复师的“医生”属性。范仲淹曾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不管是医人或是医物,医生自古就是比较神圣的职业。文物修复师的神圣之处,在于医的对象是文物。

如果更换一下对象,就修复本身而言,其实是非常接地气的,基本每个人都有过做修复的经历。前几天打羽毛球,由于太过激烈,一个同事鞋底的减震气囊跑掉了两个,同事问:“你们谁有502,我待会儿给它粘一下。”粘一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修复。类似的修复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胜枚举:绳子断了打个结;桌椅坏了钉个钉子、拧个螺丝;家里的孩子把书撕坏了,剪一截透明胶带粘上……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导致整个社会对于物品的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0后这一代人对于修复的感触可能不是特别深,就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我们的第一反应绝对是扔掉,而不是拿去修复一下继续用。同样是摔碎一个碗,父辈特别是祖辈跟我们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他们首先想到的绝对不是扔掉,而是用什么方法修复一下。比较传统的就有用鸡蛋清调白灰粘接,或是用竹篾编一个箍捆住恢复其使用功能。

因为许多瓷器是生活必需品,且碎的几率比较大,所以人们对瓷器修复的需求也大,久而久之,民间渐渐兴起了一门手艺——锔瓷。所谓锔瓷,就是将破碎瓷器的碎片,按茬口拼对起来,然后用铜片锤揲成像订书钉一样的锔子,再以茬口为中轴线,用金刚钻对称打孔,最后用锔子把碎片钉起来的技术。古语“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讲的便是这个手艺。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旧时锔瓷匠将瓷器锔好后,会捧着瓷器找主人讨水,不漏才会索要报酬,否则是没有报酬的。说来也怪,铜钉锔过的瓷器竟真能正常使用,不得不佩服古人在修复上的聪明与睿智。

最早见于《清明上河图》中的锔匠做活。

前不久看到一张老照片,照片上一个老爷爷手持锔补过的粉彩盖碗,碗盖半掩,平持于胸前,分明一幅刚抿完茶,准备将茶杯放下的画面,历史就这样定格在一百年前的民国。巧的是,这张照片上人物手部偏下的位置破了一条缝,可能是老者的子孙用透明胶带粘了一道,这一粘对于照片本身来说虽然是致命的,但确实也是民间最贴近生活的修复方式之一。

「收藏」古人冬天如何给饭菜保温

古人冬天如何给饭菜保温 倪方六 冬日天气寒冷,盛出的饭菜很容易变凉。在没有电饭锅、微波炉、保暖箱的日子,古人是如何给食物保温的?从古籍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先秦时已有专用器物“温鼎”,后来又出现了“温炉”“染杯”“温碗”等一系列加热、保温器具…

除瓷器外,小到鞋袜,大到锅盆,许多生活用品,都可修复,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做,诸如衣服破了洞,裤子烂了孔,家里人穿针引线,分分钟就给补上了。自己力所不及的,就请匠人做,诸如鞋子一类,便有专门的补鞋匠。还有一种,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补锅。一说到补锅,耳边瞬间响起:“手拉风箱,呼呼的响,火炉烧得红旺旺”的旋律。补锅可以说是民间修复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业务范围之广,铁锅铝锅高压锅,水壶茶盅搪瓷盆,无一不能。

老一辈的人总说,不用过“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的日子,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物品观念的改变,许多传统的修复行当渐渐消失,许多的老手艺也渐渐濒临失传。

现代生活中的修复,被透明胶带和502占据了半壁江山。502的物美价廉与方便快捷,使其自诞生以来,飞速普及,融入了千家万户。如果你以为502只能用来粘粘鞋底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文物也是用502粘的。

锔瓷

上一代修复师们,用502修复这些器物的时候,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心血,可现在因胶的老化都判为不当修复,这是文物保护技术的局限性。当时看来最适合的材料,没能逃过时光。

所幸材料跟技术的局限性,并没能阻止观念前进的步伐。“修复”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演变成两个概念,“修”是技术,是方法,“复”是思考,是程度。文物修复对“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同时,也更加强调对“复”的把控。

源于生活的修复遇上文物,显得愈发细致严谨,未经检验的材料不用,未经研究的工艺不用,对文物本体有伤害的杜绝,不可再处理的杜绝,所以透明胶带粘纸张和瓷器锔钉等这些最亲民的方法,就被过滤掉了,这可能也是文物修复为什么会显得神圣的缘由。

本文源自头条号:每日甘肃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建七局23件抗疫见证物被河南博物院收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侯开亮 通讯员 王云鹏 王琦 罗舒娅 郑州岐伯山医院和武汉“两山”医院的参建车辆通行证、武昌医院赠送的爱心捐款感谢锦旗、职工在建设现场提交的入党申请书……12月26日,在河南博物院陈列展览全面开放暨“博物馆展示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

© Copyright qucang.net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