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50个帮你自我提升的网站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感觉还没做什么,2021过去四分之一了?问问自己,你的小目标都实现了没?大好青春,不能虚度!想当技术大神、恶补英语词汇、提升专业水平,却不知如何下手?初中生谈课外班到底有没有用,只要学进心里了,肯定也有用的~顶尖大学课程、外语学习、编程开发、实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 “你看,这是第三套人民币中的‘车工’、这是‘炼钢’,这是‘枣红’、这是‘背绿’、这是‘大团结’……”在惠民县80后小伙郑海涛的家中,他拿起一张张退出市场流通的老版人民币,向记者介绍着。一张张五颜六色的纸币,让记者眼花缭乱。20年来,郑海涛已经收藏了近3万张人民币。他说,收藏纸币,更是收藏一段历史,一种情怀。
偶然间与收藏结缘
记者见到郑海涛时,他正在忙着捯饬刚刚回收来的纸币。每一张纸币他都仔细标注,并用大小相等的塑料袋和硬胶套包装起来。一头干练的板寸,笑起来略带腼腆,今年35岁的郑海涛,很难想象已经在纸币收藏界“摸爬滚打”了20个年头。
12岁开始,郑海涛就对收藏纸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赶集,集市上有卖古玩的、卖钱币的,大人经常在这些摊位转悠,耳濡目染,就对这些东西产生了一些兴趣。”郑海涛说,“那时母亲、二姨、三姨都在纱厂工作,一次闲逛,发现一个摊位上有一张纸币上的图案刚好是母亲讲述的她们工作的场景,就央求着父亲把它买了下来。父亲告诉自己,这张纸币叫纺织五角,从此热爱上收藏人民币。”
郑海涛说,对第三套人民币最模糊的印象是,自己五六岁时,外曾祖母照看自己,曾拿着一张车工2元带自己去楼下的小卖部买糖。“外曾祖母去世时,我上小学,现在每次看到这些张‘车工’,都会想起外曾祖母。”
从小学到初中,郑海涛除了学习,都把爱好放在了人民币收藏上。“过年大人给的压岁钱,不是买老钱币就是买关于收藏方面的书籍。”郑海涛说,当时还是懵懂状态,就像收集贴画、收集玩具一样,看到老版的纸币就想把它买下来,仅是一种收集,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背后的文化。高中学习紧张,爱好中断了下来,直到上了大学,有了网络,大学附近有了古玩市场,重拾兴趣,开始了解纸币背后的故事、文化背景。
每一张纸币都有一个故事
采访时,郑海涛小心翼翼地将一套完整的第三套人民币拿出来与记者分享。郑海涛介绍,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发行,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第三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并举的方针。
收藏如今成了纯商业行为
清代戟耳炉,尺寸:高7.2厘米;直径11.6厘米;重1503g,估价:RMB 450,000 ~ 600,000,成交价RMB 1,150,000 随着时代的进步,收藏也在不知不觉中背离了收藏者们最初的宗旨。在起初收藏者的初心是为了留下一个民族的记忆与文化。让人们可以通过收藏,能够看到
“母亲看我收藏的这些第三套人民币,经常和我说,这些都是她小时候花过的钱,这2角钱,就能赶集吃顿包子解馋,再买几根头绳。”郑海涛说,这些就是人民币背后的故事,是一段回忆,是一份情怀。
当记者问起一张“枣红”一角现在的收藏价值,郑海涛笑而不答。他说:“每次朋友问一张纸币现在值多少钱,我总讲喜欢要大于投资。”当然,郑海涛现在也是以藏养藏,“起初我玩纸币只是喜欢,没想到赚钱,可不知不觉中,很多已经升值了,也赚到了这方面的第一桶金,继而去收集更稀有、更珍贵的品种。”
郑海涛还讲,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一处风景,比如宝塔山、黄河壶口瀑布、颐和园、北海桥,他最大的梦想是能到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从故事看,人民币好像挺“简单”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郑海涛介绍,人民币冠号收藏是近年兴起的一种钱币收藏形式。
什么是冠号?冠号是印在钞票、票券号码前的符号,用以表示各种钞票、票券和印制数量的批号。郑海涛说,历史上各银行印制纸币时,所采用的冠字不尽相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五套人民币纸币,前三套均使用两个或三个不同的罗马数字Ⅰ、Ⅱ、Ⅲ、Ⅳ等作冠字,第四套人民币改成两个相同或不同的汉语拼音字母作冠字。“其实,每一套人民币冠号的发展,就展现了我们国家的一段发展史。”郑海涛说道。
闲暇时间,郑海涛会拿出自己的藏品静静地欣赏,他愿意花时间去研究藏品上所依附的信息以及藏品背后的故事。郑海涛讲,收藏与名利无关,却与幸福有关。在他收藏的背后,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幸福观。临近采访结束,记者不仅仅感动于郑海涛对于纸币收藏的执着二十年,更感动于他娓娓道来的那段人民币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惠民融媒 周洁 报道
本文源自头条号:闪电新闻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70年代的肥皂、80年代的门票……济南大叔收藏上万件老物件,你认识几个?
近日,记者来到济南舜亿佳园小区,寻找一个有着独特爱好的人。 李文新收藏的老轻骑摩托车。 从小区南门进入小区,西侧墙壁上的一排玻璃“橱窗”就吸引住了记者的目光。以前农民用的农具、簸箩、老电影海报、老玩具、搪瓷脸盆、收音机、二八自行车、茶壶、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