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藏网

瓷器收藏,玉石收藏,字画收藏,杂项收藏

收藏在武昌的铁箱和座钟,见证毛泽东和全家最后一段团聚生活

32岁景甜紧盯龚俊半裸视频,霸气要求私发收藏?用扇子遮掩害羞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4月1日,有网友在某短视频平台晒出采访景甜的视频。 视频中,网友正在和景甜进行网上很火的不心动挑战。景甜身穿一身明黄色西装外套,手上拿着一把黑色折扇,扇子上写着盛世美颜四个大字,和景甜的气质也是十分搭配。她看到龚俊半裸视频后,一直紧盯着看,还

在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收藏有一只生锈的铁箱和一口漆面斑驳的座钟,它们曾伴随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写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持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也见证了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在一起度过的最后一段一家人团聚的家庭生活。

毛泽东和杨开慧。

杨开慧与毛岸英(右)、毛岸青。

杨开慧哥哥杨开智

将铁箱捐给毛泽东旧居纪念馆

铁箱为铁质,长方体,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27厘米,重12千克。铁箱由白铁皮打制而成,箱内刷有红色油漆。箱盖上有两个横杠,箱盖及两侧各铆有8个铁质乳钉用作加固及装饰。箱子的正面和两侧各有一铁制吊环拉手。

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介绍说,1927年上半年,毛泽东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主持工作期间,居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一栋江南民居建筑里,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毛泽东和杨开慧离开都府堤时,将这口铁皮箱带回了杨开慧的家乡——湖南板仓。

收藏在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旧居纪念馆的铁箱。

杨开慧1930年牺牲后,这口铁箱由杨母保存。长沙解放后,杨开慧母亲与杨开慧哥哥杨开智一家迁往长沙,这口铁箱便被带到了长沙。它是见证毛泽东和杨开慧在武昌从事农民运动以及他们一家短暂美好生活的珍贵物证。

1967年修复武昌都府堤“毛泽东旧居”征集文物时,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将铁箱捐赠给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这只铁箱后被定为三级文物。

座钟陪伴毛泽东一家人

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团聚生活

座钟为铁、木质地,长44厘米,宽27厘米,高1厘米,重2.84千克。钟上部为椭圆形,下部长方形。钟面白底已泛黄,时针缺损,用罗马数字标示时刻。座钟四周涂有黑色油漆,有红木云龙浮雕饰边。

30年,3000册!岳阳这位藏家收藏创刊号上了“瘾”

从1949年9月《学习》月刊创刊号 和当年11月《湖南政报》创刊号起步 居住在岳阳楼区南苑小区的马占山 已林林总总收藏了3000册 全国各地出版的期刊杂志的“创刊号” 成为国内少有的期刊杂志创刊号收藏家 藏书家大都涉猎各种古旧书籍和过期报刊为主 几千几万乃至

收藏在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旧居纪念馆的座钟。

1926年11月,毛泽东离开上海经南昌来到大革命的中心——武汉。同年12月13日,他出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的特别会议。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批评正在全国兴起的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面对批评,毛泽东没等会议结束,便迈开双脚到农民革命斗争最激烈的湖南考察。从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整整33天,行程700公里,足迹踏遍5个县的山山水水。

2月12日,毛泽东回到武昌,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租下了都府堤41号这栋民宅。在都府堤41号的卧室里,毛泽东伴着油灯,在这只座钟的见证下,挥笔疾书,只用了短短4天的时间,就写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史上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用实地考察所得的大量不可辩驳的事实,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旧居纪念馆。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还担任农讲所常委,主持日常工作并亲自授课,十分繁忙。常常是在晨曦的钟声中走出41号大门,不是召开会议,就是在农讲所工作、讲课,直到深夜才回到住所,总是饭都顾不上吃就在座钟前伏案写作。

高万娥说,也是在这只座钟的陪伴下,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度过了最后一段一家人团聚的美好的家庭生活。

座钟不是原物

但同样能作为历史证物

为了使毛泽东有更加充沛的精力运筹革命大事,杨开慧夜以继日地根据毛泽东的需要整理书稿、资料。1927年4月4日,农讲所举办开学典礼。就在这一天,毛泽东的三儿子毛岸龙出生了。但因工作繁忙,直到几天后,毛泽东才抽空赶到杨开慧的身边,看望刚出生的岸龙。

高万娥介绍,1967年,经湖北省委、武汉市委批准,都府堤41号按原貌修复,并辟为纪念地。工作人员远赴湖南找到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向其说明情况后,杨开智回忆了都府堤41号的原貌,并把他自己的一口座钟捐赠给武汉革命博物馆。这只座钟和当年杨开慧的座钟是一模一样的。杨开慧和毛泽东使用过的座钟在革命的辗转迁徙中不知去向。

高万娥说,睹物思人,这口座钟虽不是原物,但它同样能见证毛泽东1927年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主持革命工作和杨开慧在武昌都府堤41号的居住生活,是毛泽东和杨开慧在武昌从事革命工作及共同生活的珍贵物证。(文/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刘翔 图/武汉革命博物馆)

【编辑:邓腊秀】

本文源自头条号:长江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收藏老杂志持之以恒趣味多,收藏老期刊锲而不舍兴致浓

作者 | 金冰池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看着五颜六色的封面我高兴,读着多姿多彩的文章我怡情。书里的老照片承载历史文化,书中的老插画更是妙趣横生。老杂志里有太多的动人故事,老期刊中有很好的文艺批评。老杂志的品种繁多装帧精美,老期刊的编辑认真异彩

© Copyright qucang.net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