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为电动车之前,这款全球限量740辆的MINI,最有收藏价值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MINI 为纪念品牌与 John Cooper 合作 60 周年纪念,推出 MINI Anniversary Edition,将会有 MINI Cooper 3-Door、MINI Cooper S 3-Door 以及 MINI John Cooper Works 三种车型,预计全球限量生产 740 辆。 MINI 品牌于 60 年前开始与 John Cooper 的合作,一
题记:如果有钱,可以一个晚上买几十台,甚至上百台照相机,但要打造一个有文化分量的相机博物馆,可能要几年、十几年,有人甚至一生......
2021年7月中旬,我受邀跟随“上海市华侨摄影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南下考察相机收藏文化团,用六天时间辗转上海、宁波、丽水、兰溪、富阳、杭州,对这里的老相机收藏馆进行探访、考察和交流,感触颇深,现把一路上写的随感集中在一起,作为这次考察的小结。
上海:劳模开办的“海鸥之家”相机收藏馆
文化地位:最有文化品位和史料价值的海鸥相机史料馆,收藏史料幅度大,细节丰满,意义深远。
“海鸥之家”相机收藏馆也是上海产照相机和摄影设备资料馆,收藏的上海及海鸥品牌摄影器材达到了90%,成为国内摄影器材史料馆藏的佼佼者,也填补了上海照相机产业的史料空白。
“海鸥之家”的主人叫马正康,原来从事建筑行业,曾两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退休后开始收集上海产的照相机和摄影器材以及资料,历经十余年,将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研究整理开办了“海鸥之家”上海产摄影器材收藏馆。
这里丰富的馆藏,展示了上海照相机的起点,从上海58-1到国产相机的高峰红旗20;也有在国际上享誉很高,生产周期最长的海鸥双反系列相机;甚至到后期研发的数码产品也全部有收藏。
这里不仅有成熟的上海产面向市场海鸥双反、海鸥DF,以及各种旁轴相机,还有各个时期海鸥研发的实验产品,因为没有最后上市,存世量很少,甚至是孤品,现在也是非常珍贵的收藏品。
另外还有很多专业相机,有的是照相馆使用,有的是拍摄大型团体照的转机,还有很多用于科研、医学、军工、甚至在珍宝岛、和云南边境使用的军用相机镜头。
马正康先生用十年时间搜集建设的“海鸥之家”,不仅是上海照相机产业的资料汇集与历史记录,也是中国照相机行业走过的艰辛而不屈不挠的道路,是民族工业的精神体现。
除了相机馆的展示,马正康先生和华侨相机收藏研究会共同出版了一本《海鸥相机大观》已经交付印刷,很快就会与大家见面。
馆址: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488弄1号(对外开放,参观需提前预约)
馆主人:马正康
宁波:这有家以收藏国产相机为主的“3R”相机馆
文化定位:中国最好的国产相机收藏馆之一,天津晨光相机最全的收藏地。
考察团第一站来到宁波,参观这里的“3R堂老相机收藏馆”。
上海华侨摄影协会是国内较大的群众摄影团体,而相机收藏研究会成立于九十年代初期,现有会员几百人,是国内成立最早,也是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相机文化收藏组织,这次南下考察组由15位相机收藏家和摄影家组成,考察时间六天,将参观浙江五市六家相机和摄影文化收藏馆。
宁波“3R堂”是一家以收藏展示国产相机、资料的史料型收藏馆,馆主高钻年轻时就喜欢摄影,近十年来开始收藏相机,利用出差和出国的时机,购买了大量的国产和外国相机,特别是成系列的收藏、研究国产相机,成绩斐然。
在我的记忆中,国产相机收藏在上个世纪末期开始热络,二十多年来一直是高热不退,这期间出现了很多推动者和收藏人,我熟悉的有赵振新、沈铭、赵俊毅、郭铁师、李晓璘、王仕元、周华、丁春林等人,既是国产相机的收藏大家,也是国产相机文化的推动者和研究人。
先后出现了赵振新的“中华相机史料馆”、周华的“中国相机收藏馆”、李晓璘的“国产相机收藏馆”和王仕元的“中国照相机馆”。
现在的“3R馆”组成的三人是:相机收藏家,中国著名胸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李晓璘先生;著名摄影人、设计师陈毛宁先生;企业家、痴迷摄影、相机收藏的高钻先生。
这次上海华侨相机收藏研究会到来,详细地参观和交流,看到了“3R堂”一些孤品和珍稀收藏,开了眼界,也对国产相机多了了解与认知,对民族工业的起步与发展更加敬佩。
在这里通过国产相机所走过的道路,也看到民族工业的不屈不挠的历史和精神。
在宁波“3R堂”相机收藏馆,我看到了不久前我赠送给他的一些摄影书籍,很细心地放置在一个角落里,上面还摆放了我去年来此参观时的两张照片。
不久前,我在家里整理图书,开始“断舍离”,将五十余箱的摄影书籍分别赠与上海“海鸥之家”相机收藏馆、上海“豫兴电子影像资料馆”,加上“3R堂”。赠送给3R堂的书籍主要是香港早年出版的摄影杂志。
看到自己的书籍有了安身之所,而且这么受新主人重视,非常高兴啊!
馆址:宁波鄞州区高新区翔云路100号(对外开放,参观需提前预约)
馆主人:高钻
丽水:你愿意把相机捐给专业摄影博物馆吗?
文化定位:官办的第一家摄影博物馆,政府大力兴办,摄影文化独树一帜,享誉国内外。
到达浙江丽水,没有想到这里的气温达到了36度,下午四点我们来到“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参观,工作人员小吴已经早早的等在门外。
丽水摄影博物馆是我早就想来的地方,前几年在北京看到收藏家赵俊毅,他不止一次对我说,把相机捐一些给他们,这里很重视相机文化,每一位捐助者的器材都会认真对待,有证书,也有公开的展示,他愿意引荐,也希望我帮着宣传一下。
可惜赵先生突然病故,我也失去了引荐之人,但丽水摄影博物馆在我头脑里有了深刻的印记,总想有一天来看看,今天终于愿望实现了……
这次参加上海市华侨摄影协会相机研究会南下相机文化考察团,丽水是重要一站,这里的摄影文化展示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和仔细观看,不仅开眼,也感叹这个博物馆的用心与认真,对于丽水摄影之乡的重要促进作用。
丽水摄影博物馆把当地的摄影文化,融入到世界摄影史中,把摄影术的发明与发展表述得明明白白,在相机方面,一是强调在摄影史上的作用;二是名家名家所用相机的捐献;三是社会各界对丽水摄影馆藏的重视与奉献。
在这里,我最看重的是他们对于摄影与相机资料与史料的收集与重视,收藏了很多早年的摄影书刊,特别是民国摄影书刊的收藏已经成规模和全面,非常难得和不容易。
我不久前“断舍离”,整理一大批摄影书刊进行捐赠,如果早知道这里需要,我也会给他们一部分。
不过还有机会,我会整理自己的相机收藏,捐一些相机给这里,如果大家有此意,我也愿意帮助引荐与联络。
丽水摄影博物馆的设想有很多,目标也很远,对于喜欢相机,热爱摄影的人,把爱物捐献这里,让更多的人体会摄影文化,也是藏品的最好归宿啊!
您看到这里愿意捐献吗?
馆址:浙江丽水市莲都区括苍路583号(正常对外开放)
联络人:吴红呈
邮币卡收藏的经历与感受
我是个邮币卡爱好者。重点收藏邮票和人民币。因为是个普通爱好者,经济实力有限,靠工资收入节余购买藏品。我初中时就开始收藏信销票,收集了一些纪特邮票,由于文革到来,我把几夲集邮簿送给了亲戚,中断了集邮,文革结束后,80年代邮币卡市场有所复苏,90年
兰溪:归国华人兴办郎静山摄影和个人相机收藏馆
文化定位:在很多人忙于转移资产出国时候,他把国外收藏的2300台老相机一点点带回国内,开办以郎静山先生为文化主题的摄影和收藏馆,为当地旅游开发助力。
他要将2300台相机运回国内,开办相机展览,打造郎静山摄影文化主题和相机展馆。
上海老相机文化南下考察团第三站来到了兰溪,这里是中国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的祖居地。在这里有一座郎静山纪念馆,展示郎静山的生平和创作艺术。另外还有老相机展览。
郎静山纪念馆馆长卜宗元先生来自澳大利亚,热爱摄影、喜欢收藏,自己收藏了2300多台老相机,感于兰溪政府的邀请,把这些宝贝运到国内,开办了这家相机收藏馆,其中馆藏一期已经向外开放。
老相机展览一期分为经典再现、战争风云、柯达历史等四个部分,用三百多台经典又有趣的相机,串起文化主题,让人感受到了老相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人文贡献,不仅记录历史,也融入了人类的爱憎,它是工具,也是温暖我们岁月的伴侣。
卜先生说,当地政府特别支持他,给他很大的帮助和信心,他要把在澳大利亚收集的相机全部运回国内,完善馆藏的展示,扩大展馆的规模,而展馆二期已经在运作过程。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卜先生在国外购买的一套红旗20相机已经带回国内,现在正在同“送货人”一起隔离中……这次南下考察老相机,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对老相机文化的挖掘与扩延,展馆不单单是相机的摆放,而是用文化的主线来穿插相机的历史作用与带给我们生活与进步的时代呈现。
这也是我们把玩与收藏相机的高一层次体现了。
中国历史上摄影最牛的郎静山大师你知道吗?
郎静山(1892—1995),祖居浙江兰溪人,最早的摄影记者,1928年任上海时报首任摄影记者,1949年定居台湾,一生挚爱摄影,不断的探索,终成一派,百年来无人能超越。
他有很深厚的绘画功底,曾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集锦摄影”艺术,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 受到广泛的好评和模仿学习。郎静山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可以说获奖无数,拿各种奖项到手软。
他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人,在摄影史上是开创性人物,对摄影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我又在想,该做些什么贡献呢?
博物馆地址:浙江兰溪市游埠古镇中山街100号
馆主人:卜中元
富阳:致敬摄影研发前辈,开办“1826摄影博物馆”
文化定位:一个痴爱老相机、老镜头的人,由少年“烧”到中年,为摄影文化守着一份寂寞,成为中国现代湿版摄影的开拓者和第一人。
浙江富阳龙门古镇的“1826摄影博物馆”,馆主是十年前的老朋友。
又是一个高温天,傍晚赶到了富阳,这里有个龙门古镇,古镇的一个院落里有家摄影博物馆。不想这里遇到了老朋友李长江,我们十五年前曾相遇上海,那时他痴迷老镜头,对百年前的摄影镜头非常痴迷,是国内最早玩老镜头的人之一。
后来他对湿版摄影感兴趣,也是国内当代研发湿版照相最早之人,现在湿版这种最古老的摄影技术不仅在中国复活,也越来越多的人感兴趣,而这里成了大家研究探索的一个阵地,受到众多湿版摄影爱好者的喜欢,也是中央美院摄影系研究生研习基地。
李长江的另一个文化展示,是中国摄影前辈郭锡麟先生的摄影作品与摄影文化收集和展览。郭先生不仅是早期的摄影记者,拍摄了大量的风光与人文作品,也是最擅长照片着色的艺术大师。
这里馆藏有多幅郭先生当年的摄影和着色作品原件真迹,让我们很开眼。
李长江的摄影馆取名“1826”,是致敬摄影发明人,也是在这一年,人类有了可以保存下来的照片,到今天,摄影不仅是记录与艺术,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摄影文化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和最受人们喜爱、最普及的大众文化。
在李长江的工作室,我们看到了各种暗房设备,现在无论是湿版还是胶片摄影,都是非常枯燥而又耗费精力与财力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也要承担各种失败,但它的成功也是让人无比的欣喜与期待。
作为摄影人,我们既要致敬1826,也要致敬像李长江这样摄影传承人和新时期摄影的探索者!
地址:浙江杭州富阳区龙门古镇内(对外开放,参观需提前预约)
馆主人:李长江
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探寻老相机收藏人的家国情怀。
文化定位:中国相机收藏博物馆第一人,几代人成就杭州高氏相机博物馆,成为家庭传承文化,也是杭州私人收藏馆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国相机收藏爱好者的缩影,文化大于实物,一份挚爱支撑的人生。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高氏相机馆,而这家由高继生、高峻岭父子创办的相机博物馆,已经开办了28年,高老先生也由中年人守望到了老年,他每天按时上班,整理和研究他的收藏相机,给来馆参观的客人一遍遍讲述这些相机的收藏来历、文化内涵、家族故事,还有高家对于相机文化的喜爱和感悟。
高氏照相机博物馆的收藏,有他家几代人对于相机挚爱的故事,也有我们国家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与文化走向,对每个参观者都会触及到心灵的深处。
如果说我们很多人的收藏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段旅程,但高老却是家族的传承文化,他父亲从民国时期开始使用相机,也收藏过十几台相机,到了他这里继承了父亲的收藏,而自己更是一发不可收,把收入的大部分都用来收集各种相机和摄影器材,更把一生时间献给了相机收藏文化!
这样热爱相机、投资相机、守候相机的人,不仅中国独一无二,就是世界相机收藏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高老不一般,高老一家人对于相机收藏文化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
同其他地方看到的相机不同,高氏相机博物馆的藏品似乎更有故事和相机文化的内涵,这里不仅有高家几十年收藏相机的沉淀和积累,更有很多独有的早期光影实物、一些相机的试制品和孤品,每一件藏品都有来历,都有故事,也都能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
看展览、听故事、长见识、复思索。是我对高氏照相机博物馆的印象,也是深层次开办相机收藏馆的文化挖掘,相机馆内涵大于外表,故事强于相机本身,这里的藏品似乎都有温度,都是可以自己诉说的前世今生……
现在国家富裕了,人们有钱了,或许一个晚上就可以网上买几十台,一个月就可以收集几千台老相机,但是相机文化不是用数量衡量的,内在的故事也不是买来的相机能够附体的,这需要岁月的沉淀和打磨,而有些经历与过程,只属于时代,属于一个阶段的文化认知,或许只属于一个人。
高继生老先生一生命运多舛,但也造就他的性格与文化品位,看似他守望着一排排老相机,其实他守望的是一份希望与美好,这份传承不仅仅属于高氏家族,也是属于我们热爱老相机文化每一个人。
致敬高老先生!致敬高氏照相机博物馆!
馆址:浙江杭州上塘路1056号北大门永和坊7幢一楼(正常开放)
馆主人:高继生
(本文合影照片为付兵凯提供)
本文源自头条号:书影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玩儿作假套路深,新的摔碎当老的卖
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表面看上去老实诚恳的人,或许内在就是一个渣男。古玩儿其实也是一样,就像一件残破不堪的标本也未必是真的,今天要说的这个茶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宋代茶盏仿品 它仿的是一件宋代磁州窑的茶盏,当时那位藏友递给我的一瞬间,我就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