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藏网

瓷器收藏,玉石收藏,字画收藏,杂项收藏

身处闹市古籍书店的他,竟收藏了600多件古籍碑帖

多为首次对外展出!松江民间艺术家收藏的这些艺术品,你见过吗?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透过刀锋看笔锋”——松江区民间拓片收藏展近日在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举行,来自松江民间艺术家收藏的35件拓片,及从魏晋墓志到明代董其昌的多件书法艺术品首次亮相。 碑拓是指将碑版上的文字或图像,用宣纸紧覆在碑版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形,然后将纸

北京路步行街是广州市最知名的一条商业街。但鲜有人知,这里隐藏着一家始建于1957年,曾经收藏了数万册古书的“古籍书店”。60多年来,就这么静静地隐藏在闹市之中。

· 广州古籍书店保留着中国传统装潢风格,两层格局,古色古香,在这里面能偶遇年代久远的古籍珍本。

攀上小楼梯,穿过仿古原木颜色的书柜、一排排泛黄的旧书……终于见到了我们这次要采访的主人公李金亮。刚搬完书的他,汗水浸湿了上衣,不似我以往接触的那些藏家或艺术家,这位高个子的山西汉子,戴着黑框眼镜,给我的初印象更像个民工大汉。

谁也想象不到,这样的他竟致力于碑帖收藏和研究30余年,手里收藏了600多件古籍碑帖。他从大学毕业后到南越王墓博物馆,再到小古堂书店,再到现在的广州古籍书店,每一段展开都是满满的故事。

这年头想找到几个这样的人真不容易,“又懂市场,又懂真假,经济还没上岸的人,也就是我了。”藏家李金亮自我调侃着,爽朗的笑声清楚地传遍这厚积故纸的小屋。

· 李金亮,碑帖收藏家,广州古籍书店副经理

01 爱书、藏书

有一点“古”道热肠

古籍碑帖是这几年才火起来的收藏门类,而李金亮对碑帖的收藏早在90年代就开始了。直到今天,他已经积累了600多张原拓碑帖,他的收藏是广州为数不多的非常具有系统性的。

“说实话,大多数玩碑帖的都财力有限,人其实也不多。我玩碑帖算比较早的,当时都不贵,现在价格太高的也没法玩了。”李金亮还记得,那时候去逛文物店,碑帖几乎都无人光顾,上面落满了灰尘,很多好东西无人识货。

熟悉李金亮的朋友,都知道他是骨灰级的书画金石爱好者,尤其喜好研究书法。他从大学时期就开始琢磨碑帖,中大图书馆古籍部里的书法碑帖早就被他研究了个遍。眼光独到的他,当年能在学校展览的众多碑石藏品中,一眼认出那是在文物界杳无音讯多年的毕文造像碑。

· 李金亮喜欢与朋友交流碑帖

真正的收藏还得下场实操。大学毕业后,李金亮便开始了真正的收藏。《魏郑文公碑下碑》《清何凌汉神道碑》《唐等慈寺碑》是他入手的第一批碑帖,遗憾的是这几张碑帖他早年已出手,我未得一见。但是李金亮却说:“人的脑细胞有限,若不懂得舍和离,眼光视野若还是停留在以前,那不会有大进步的。”

日复一日的眼学训练和积累,让李金亮在碑帖收藏领域小有成就。2001年机缘巧合之下,李金亮进入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工作,一待就是5年。

“工作第一天,领导就给了一套《南越王墓发掘报告》让我消化,促使我开始对一些史料进行耙梳整理。当时校友吴凌云(现为馆长)也曾对我有过敲打指点,使我慢慢掌握了一些看史料的方法。另外也结合自己对书法的兴趣等,便逐步积累了对学术资料性书籍的点点认知。”这段经历也为他日后在古籍碑帖的收藏和鉴定上练就了过硬本领。

· 李金亮藏品一隅

02 做收藏的一定要懂

否则就不是真正的藏家

每一个收藏家心里都装有故事。收藏,虽是探索旧物,但不是压箱底,不是买卖,其收藏的是历史,是文化,更是一种快乐和精神。对李金亮而言,每一件碑帖都值得把玩和分享。

因为碑帖收藏,李金亮曾经经营的旧书店“小古堂”也被传为一时的佳话。李金亮说自己素来喜欢古典之物,“大古”太狂妄,只好自谦“小古”。他戏称“小古堂”为“小骨汤”,意味着这里有吸收不完的养分。事实也如此,因为有了多年的收藏和旧书经营经验,多年以后的今天,他被聘为老字号广州古籍书店的经理

· 广州古籍书店一隅

“这是清代的原拓本”、“这是道光淡拓张迁碑”……李金亮给我们细数着他的“家底”,《旧拓爨宝子碑》《淳化阁帖》《嵩高灵庙碑》等都是他收藏中诸多精品之一。我听着着实羡慕,他自己倒有着一股云淡风轻的感觉。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这套碑帖是我从广州集雅斋买到的,是《淳化阁帖》的一个旁支。当初买的时候看不出它的出处,翻遍资料也查不到,只是觉得漂亮。后来2007年,中国书画家协会和浙江省博物馆联合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个重大发现:《淳化阁帖》的宋拓本,即原始拓本找到了。我一看资料,才知道我手里的就是这个,才明白它的价值所在。就我所知现在共有五套,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各有一套,我一个朋友手里有一套,还有一套就是我手里的这套。它的意义比较大,解决了一些历史公案,尤其是历史上关于《淳化阁帖》本来存在一些争议性的地方,有了这套拓本,就能得到系统性的解决。”(摘录自《信息时报》)

· 李金亮藏 《浙图本淳化阁帖》

“其实就是玩儿。”身处碑帖、字画收藏那么多年,李金亮玩的颇有心得与趣味。

“碑帖一向被视为收藏中的高端品种。在古代,学习书法的范本主要是一些碑帖,一本好的碑帖在手就意味着拥有独家秘笈,轻易不会示人。碑帖在学人心目拥有很崇高的地位。但碑帖的鉴定很困难,有些碑帖一刻再刻,初刻初拓与翻版再拓,价值就大不相同;一些刻石即便不翻刻,不同时间,碑刻被侵蚀、破坏的程度也不一样,拓出的效果与价值也大不相同。如何判定?学问就很深了。”李金亮说。

浅谈当代艺术品收藏——以瓷器为例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成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当,随之而来的如何选择问题也就成为了大众广泛关心的话题,而景德镇陶瓷作为艺术瓷价格巅峰的典范,大众如何选对艺术瓷作为藏品一时之间成为了收藏界话题的重中之重。 历年陶瓷拍卖: 自2005年《鬼谷子下

· 李金亮藏 《旧拓爨宝子碑》

最近几年,碑帖的收藏又重新火热起来,一些清代、民国时期的拓本,只要有名家题跋,都能卖出很好的价格,藏家群体中也多了许多年轻人。但在李金亮看来,“做碑帖收藏的一定要懂,否则就不是真正的藏家。”“看似小众的收藏门类,其中却包罗万象,依收藏品种可分碑帖旧拓、碑帖善本、金文、甲骨、新出墓志、汉魏残石、砖瓦陶文、钟鼎全形拓、金石杂类等等”。

· 李金亮藏 《道光淡拓张迁碑》

· 李金亮藏《清精拓北魏石门铭》

03 还是市场洼地

重新审视“黑老虎”的说法

其实,碑帖拓片的收藏自古有之,从宋代兴起,清乾隆晚期盛行,到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民国时期已经出现了一大批金石碑帖方面的研究专家,如陈介祺端方杨守敬罗振玉吴大澂等。这几年,市场对碑帖拓片的价值挖掘越来越重视,使之一直处于升温的状态,又被冠以“黑老虎”的称呼。

浸淫碑帖收藏市场多年,时常在拍卖场上买卖的李金亮说,“‘黑老虎’确有其事,但是现在需要重新审视这个说法。”

· 李金亮藏《齐马天祥造像碑》

“当初我们说碑帖是黑老虎,是因为碑帖鉴定难。第一,以前信息闭塞,没有图片,碑帖的版本比对极不方便,对一种碑帖的认识几乎全靠文字的描述去理解、还原;第二,以前碑帖鉴定很多都属于学阀性质,师傅带徒弟,师傅错徒弟也跟着一直错,造成了很多当年的鉴定数据并不准确。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达,这些问题都可以轻松通过原碑、博物馆各类资料比对来解决和纠正。市场和鉴定透明化后,碑就不再是‘黑老虎’了,不过帖还是‘黑老虎’,帖的鉴定体系太复杂了。”李金亮解释道。

· 李金亮藏《傅山罕夲:不为大常住勖哉之碑》

但李金亮也表示,碑帖收藏仍然是市场洼地。

“古籍碑帖是这几年才涨上来的,市场还没真正挖掘其价值潜力。首先,传统文化的根就在古籍碑帖上,碑帖被视作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一脉,书法艺术、文字学、考古,甚至历史研究,都绕不开它。善本碑帖的传世,使得许多散失毁坏的古代碑刻和法帖的内容被保存下来,随着大众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提升,碑帖收藏眼下仍是一个有待于藏家发掘的宝库;其次,相对于字画和信札作假的角度来说,碑帖的作假难度和成本极高,一个好的碑帖善本存世量是很有限的,很多藏家收了之后就不再放出来了,市场上卖一本少一本。随着复古文化思潮,懂的人越来越多,会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也会把这个门类带动起来,品类会逐渐丰富起来,比如这两年日渐被关注的造像碑。”

· 2018年李金亮在集雅斋举办了“集古传今——历代古籍碑帖展”

“从目前市场成交情况来看,真正高位的还是那些有附加值的东西,比如经名家题跋、流传有序的碑帖拓片表现一直很强劲。但另一层面来看,市场过于强调这种附加值了,而忽略了纯粹的碑帖本身。经常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道光拓本、明拓本同时出现在拍场上,如果没有任何的附加值之差,成交价往往相差不多。所以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多不懂货的,真正懂货的藏家应该知道碑帖有版本的差别、时代文化性的差别。”

收藏是对历史的深度挖掘,对艺术的认知感悟,亦是对个人修养的极致提升。李金亮的碑帖收藏玩到什么境界?用他自己的原话“玩的很自我,谁还没点小嗜好呢”。他身上有着读书人“好古重德”的气质,既不功利,也不故作姿态,温厚又很风趣。

对这位藏家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文末留言约访,也可以去古籍书店偶遇喔~

编辑|余一

图片|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往期精选

·

·

达芬好奇Pub

·

·

本文源自头条号:《收藏·拍卖》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聊聊老酒收藏的文化价值和饮用价值有哪些?长知识了

现在随着品质消费的来临,老酒市场渐渐回暖。消费者从“买得值”向“买得好”观念提升,市场规模在扩大,老酒市场一夜间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 近些年来,随着陈年老酒收藏初步上形成了价值体系,早些年酿造的中国名酒和地方名酒成为了市场里交易的重要对

© Copyright qucang.net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