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藏网

瓷器收藏,玉石收藏,字画收藏,杂项收藏

你真的懂收藏吗?什么才叫做收藏?怎样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文物收藏界八个怪现象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时下古董收藏品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假拍、诈拍时有发生,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也真。收藏的“水”很深,初涉藏海的人,难免“呛水”,首先得练好“水性”,由浅入深,循环渐近。 一大怪: 没藏品是“人才” 出书鉴宝赚外快 不少所谓的古董鉴定专家

头条达人~今抖云西西编辑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什么才叫做收藏?怎样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来谈谈,什么叫收藏?很字面上我们不难看出,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收起来,并且怕别人知道还要藏起来。其实古代人收藏就真是这样,是出于一种情怀,对某种事物或物件的特别喜好,收起以后,然后藏于自家,给自己学习研究和欣赏。如果家旅没有出现大的变故,是绝对不会出让或变卖自的藏品的。并且把自己收藏的物件的历史背景,野史故事等等,津津乐道的收和回味,甚至有一些书法爱好者肺在作品上题升自己的落款。并且是一代代,一辈辈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通过藏品物件叫会后人懂得历史和做人的道理。并且每一件藏家都有一段自己特有的故事和经历,藏品也像人生一样,时常是坎坎坷坷,颠沛流离。就像一个深有东方韵味的美女,琴棋书画内外兼修。需要一个懂她,喜欢她,爱护她的有缘之人,好好的收藏她,读懂她,欣赏他。而不是用来倒手获利。但人世间就是这么奇怪,为什么有红颜薄命这一说,越是才女佳丽,越是生命坎坷。这是和中国大的历史背景和封建主义思想所造成,其实古董的命运就和这些才女佳丽的宿命是一样,越是珍贵稀有的宝贝,多少人为了它利益熏心,而不是从欣赏和保护呵护它的角度去获得它。何为收藏,我想上面这个比喻太贴切不过了。你真的懂收藏吗?你是为什么而收藏?你的起心动念是什么?我们的收藏界的朋友们,好好的问问自己,这么些年玩收藏,你到底为的是什么?

其实收藏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因为收藏品承载着远古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艺术审美和工艺传承。当然收藏品正因为有这些特殊的稀缺性和独有的价值,使得它同时具有投资升值保值的功能。谈到这里我想说说第二个问题,怎么样才算一个真正的收藏家?

其实中国目前的收藏界分为两大类人群。

①第一类是大量收购,到处淘古董宝贝,到手后因为升值快又倒手变现。这类人类占比80%以上。但这类藏家不能数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只能算是玩家。古董玩家又分纯商业性质和学术爱好两种。前者只能算淘宝者。而真正的大藏家,会从自己的藏品中的内在历史文化工艺和从出处到现在的一段段历史故事中去品味每一件藏品,去读懂每一件藏品,去欣赏每一件产品。从而从这些产品的历史人文故事当中悟透人生的大道。不会人云亦云,利益熏心。大收藏家其实内心很单纯。就是一种热爱和情怀。大道至简,没有那么复杂。其实藏品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你如果不把她只是但做一个物件时,你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收藏家。对你的每一件藏品,就像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注入了深厚的感情。并且真正的了解他们,呵护关心他们。这才是大收藏家。

记得著名主持人王刚说过一短话:“天底下还有这等美事吗—— 每天让你玩着,欣赏着,由于它的存在,让你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同时,它还能保值和升值,一不留神更能让你发大财。”话虽诱惑一点,但道理的确是这样,道出了许多玩家的收藏初衷。但无论是那一类人,对收藏出于什么样的心态,这些大家看看国内现在的收藏界就不难而知。对于另一些藏家而言,不仅仅是将有价值的古董买来珍藏起来等待升值那样简单。而是保护学习研究。

记得一位古陶瓷收藏家说的很经典:收藏古陶瓷,并不是因为古陶瓷的制烧工艺和艺术性高于现代陶瓷,主要是缘于历史赋予它们的深厚的文化沉淀,缘于对祖先文化的认知和崇仰,缘于我们对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责任,缘于我们对逝去的时光的留恋和追忆.......而我们大多数收藏家和爱好者,却恰恰没有认识到这点,或者是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些。这是缺乏历史辩证法的基本知识,更是缺乏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所以,他们经常会说,什么时期的古陶瓷工艺是如何不可逾越,什么时期的古陶瓷釉色又是怎样不可企及,什么时期的古陶瓷的神韵又如何怎样无法仿制,什么时期的古陶瓷的拍卖价格屡创新高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现在人为附加的一种浅层次认识,为了利益说出的话。

古陶瓷本身蕴含的古代历史和古代文化,以及它们独有的原创艺术品质才是我们收藏的本质。

历史是不可能逆转的,无论什么时期的古玩艺术品,你只要渗透到它的文化里面就是一种境界。由于收藏者的创造和用心,使得收藏者的劳动而形成了新的价值。尤其一些传承有序的珍贵藏品,不仅仅是自身的价值,还包含着许许多多收藏之人的心血和过程,我想这大概就是收藏的另一种价值魅力所在。我看过几个大藏家,把自己的藏家分类,可以从唐和你说到近代史,而且都是通过藏品讲出每一个历史背景下的故事。这样的藏家才算大家。

说到收藏,从收藏的历史来看,历朝历代都有收藏文物的爱好。上至皇帝和贵族官员阶层,下至士大夫文人和富商阶层,大多数对前朝历代文物收藏有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尤其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物收藏已经相当普遍。但要说到收藏境界,就不是简单收藏那么容易。起码要收藏到真品,并且把收藏历代文物看做是对民族文化根基的延续。通过收藏,增加文化修养和体会文物收藏带来的精神享受。通过收藏能结交收藏圈子里志同道合的知己,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真正的建立良性的收藏观和认识观。从而更好的保护文物和传播远古的文明。

一个人选择了收藏,实际上是选择一种生活状态,选择一种生活状态,实际上是选择一种境界。但是收藏的境界高低是取决于对待收藏的态度,比如求真务实还是徒有虚名?求真务实的收藏需要严格的条件,眼力、财力、运气是必不可少的,你不搞收藏没有人说你没有境界,你一旦搞了收藏,当傻瓜的概率非常之大,可见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有一句话非常经典:一件经历千百年的文物艺术品或文物遗址,恰巧被你收藏或发现。如果你不研究它的文化价值或不把这种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传播出去,只是一味的利用的商业价值为自己牟利。那是十足的文化愚蠢,严重点是文化犯罪(经营古玩或投资古玩的人,把东西卖给懂其真正价值的人也是一种善举)。

学收藏 先从不做国宝帮开始

收藏,先从不做国宝帮开始。犹记得去年元代瓷器展在国博亮相的时候,我和小伙伴正对着一件元青花大盘眉飞色舞,一位同好大姐也凑了过来加入了我们的讨论,友人有事先行一步,只留下我和大姐俩人意犹未尽。聊聊青花发色,聊聊纹饰画片,起初再正常不过,无声处

如果一个真正的收藏家不练就自己的文物鉴别眼力、强化自己的文化知识、不虚心求教和借鉴于人,学点皮毛就敢颠覆别人,甚至蔑视一切。这种人更可怕,更可恶,更文化流氓。文物收藏首先要追求真品,其次再言谈文化和艺术。忽略了真假,还号称自己是收藏大家,就好比一个毫无技能的人在猴子面前叫嚣他是人类的精英一样滑稽可笑。

在收藏领域,谁都有收藏和研究自己祖宗文化遗存的权利,一时走错路或走了弯路不要紧,要命的是一直走错路,而且还要带着一群人走错路。这就很可怕了,我们放眼望去,这种“大虾”如**时期的军阀一样比比皆是。他们真正的陶瓷学术研究探讨没有,有的是政治阶级斗争口号和相互奉承、吹捧。

我有时在想,这那是文化收藏和传承,简直是一场场政治运动。殊不知收藏与政治运动是有本质区别的,收藏是讲求真理的,是实实在在的真就是真,假就是假的古美术工艺的鉴赏行为,而政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收藏者不在于你是皇帝老儿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眼力,收藏的是真品、精品、绝品。即便社会上没有人认知,起码好的行业圈子里是钦佩的,羡慕的。而政治运动的本质是利益之争,谁的手段和计谋厉害,谁能调动利益驱使下的广泛积极性,谁就能赢得政权。看看阿扁那样的垃圾赝品都能成为“政治领袖”。即便搞赢了收藏政治运动,难道参与这些运动的藏家的收藏都是“国宝精品”不成?我想,除了参与这个政治收藏团体的群体,其他之外的人有谁认可?我想那些大新货要得到社会广泛的认知,起码还要等到500年之后。

收藏的境界是平常心,收藏不分贵贱,小收藏有小的境界,大收藏有大的境界。比如收藏烟标、收藏小人书,收藏唱片,收藏钟表,收藏邮票。这些收藏与那些动则上百万千万的书画瓷器相比很小,但小有小的好处,小有小的方便。如果把这些小收藏的各个门类和品种都收藏齐全,并形成一定的规模,通过这些收藏能展示其相关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色,这也是一种收藏境界。

作为瓷器收藏来说,在眼力具备的情况下,如果还不具备财力的情况下,不一定非得要收藏到几百万或者数千万一件的精品,才算收藏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果有这种思想,收藏则是很痛苦的一种选择。其实收藏名贵的精品瓷片,照样也能成就梦想,通过收藏瓷片,不但自己开阔了视野,而且通过这些瓷片收藏弥补了馆藏完整器缺失的器形和品种,完善了陶瓷发展史。给深入研究陶瓷窑口的学者和藏家提供重要的标本证据。这也不失为一种收藏境界。

大家看完我的文章,可以看看我发的图片,上面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收藏家,看看大家能不能认出都是谁,为什么他们被称为历代大收藏家。好了今天头条达人今抖云西西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多多关注转发,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学习,谢谢。

本文源自头条号:今抖云西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号称几千亿收藏的:大多一屋子赝品,穷得咣咣响

很多国宝帮,动不动就号称收藏了几万件、几十万件文物艺术品,他们动不动就号称收藏价值几千亿、几万亿,富可敌国的。这些人很大一部分都是穷得咣咣响,那有钱收藏真品?一屋子都是赝品,没有一件是真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但你

© Copyright qucang.net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