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藏网

瓷器收藏,玉石收藏,字画收藏,杂项收藏

贝币、鱼币…贵州老人30年收藏古钱币571枚,他的决定令人敬佩

古玩收藏捡漏方法解密连载之27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PRIVATE CONTENT

一枚古币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批古币则是延绵不断的中华文化的传承。6 月 18 日,中国历代古币展在遵义市档案馆举行,共展出遵义藏家李连昌先生所收藏古钱币 396 种共 571 枚。这些古币,远有商朝的贝币、铜贝币、鬼脸,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布币等。近有民国时期的中央及各省的银元、铜板、镍币等,不仅完整地记录了中国货币的基本轮廓,更承载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和文化。

展览的消息一发布,便吸引了众多古钱币及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开展当日更是观者如云。令参观者们感动的是,李连昌先生承诺,此次展览结束后,所有藏品便将悉数捐赠遵义市档案馆永久保存。

李连昌

历时 30 余年,收藏商代至民国钱币 571 枚

谈起此次展览,今年 75 岁的李连昌先生直说 " 实属偶然 "。

大约两个月前,遵义市档案馆调研员罗光阳到家里征集档案文献时,李连昌说只有一套中国历史古钱币了,不知道适不适合档案馆收藏。没想到对方听了很兴奋,说现在档案资料的内涵很宽,希望能捐赠给档案馆。

想想珍藏之宝即将得到更专业的保存,李连昌欣慰的同时,也希望能办一个展览展示,让市民们都能够看一看这套古钱币,之后再履行捐赠手续,对于这一要求,遵义市档案馆立即答应。

展览现场

李老说,这批钱币从商代到民国,每个朝代甚至每个国君,以及农民起义军、偏安政权等发行的货币都齐全了,装了几百个盒子。

他长期致力于收集民间散失的地方文献,1988 年到遵义东郊沙滩村收集遵义文化世家郑、莫、黎三家古籍时,黎庶昌的后人拿出两枚日本明治二十年的银元,并说是黎庶昌从日本带回来的,手里还有一些据说是祖上留下来的古钱币,感觉也有收藏的必要,他把这些钱币买回来了。

" 只有十几个钱币显得不伦不类,我想钱币既然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全过程,不妨搞一套从古到民国的钱币集成,那也有意思。" 李连昌说,此后自己在征集地方文献的同时,也开始收集古钱币。30 多年过去,总算把从商代至民国的铸币基本收齐了。" 目前在国内,还未发现超过 600 个钱币品种的收藏家 "。

为了便于保存和整理,他还特意建了一个目录,比如商代的古币,包含有贝币、铜贝币、鬼脸等几种;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刀币、布币、戈币、人币、桥币、树币、鱼币等 30 种;秦汉时期,有半两大钱、五铢至一铢等 10 种;到了民国,则有中央及各省银元及玉币、铁币、金币等 74 种。

" 这些钱币不仅有曾经流通用的银币、铜币、铁币、铅币、镍币外,还有祭祀用的玉币和赏赐用的金币,品种丰富,是目前国内收录历代钱币最多的。" 李连昌表示,自己曾找来两本古币精装图录书对比,发现自己的藏品,甚至比书上的还完整,可以说是勾勒出了中国钱币历时概貌。

春秋战国的各种古币

来杭男子偷40多条女性内衣裤收藏:“看看就很享受”

32条女性女裤、14件内衣、3条女性长裙、1件蕾丝抹胸、1件白色花边女性短袖及1条女性肉色连筒丝袜…… 面对着这些“战利品”,嫌疑人刘某某自述,“经常把这些偷来的东西拿出来看看,内心就很享受”。 “这种人不为金不为银 ,偏偏爱上了女人的内衣,你说怪也

无所谓珍稀奇缺,旨在提供一个中国货币的基本轮廓

长期收藏古钱币,让李连昌对这一领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他说,中国钱币收藏界有个 " 古钱 50 珍 ",很多人趋之若鹜,其实除 50 珍以外,还有许多更少见的品种,但这些品种却往往被忽视,比如一些朝代短或发行货币很少的朝代,或有的农民起义军发行的钱币,存世量更为稀少。

" 比如赵宋伍佰文方形大钱,至今只见我所藏一枚。又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钱币,收藏界归纳为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那还有沒收录的戈币、鱼币、人币、树币、桥币、璜币又该归在何处呢?" 李连昌表示,"50 珍 " 自己收齐了,但个人收藏无所谓珍稀奇缺,收集全面成为体系,提供一个中国货币的基本轮廓,有了这个基础资料,才能为研究提供全面信息。

宋元时期的伍百文大钱

据遵义市档案馆二级调研员罗光阳介绍,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统一于嬴秦,经历了四干多年漫长历史。收藏家李连昌先生历 30 余年之努力,共收集商代至民国钱币 570 余种,品类齐全,连续有序,基本勾勒出了中国钱币历史概貌,可谓是一部中国古代钱币史简况。

罗光阳表示,李连昌先生此次捐赠的价值,一是丰富了遵义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另外,这批古币对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货币文化很有意义,实属难得。" 中国拥有 4000 多年的货币历史,通过这些完整而连续的货币,很好地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他说。

展览现场

收藏文献大都捐赠出去,自己作诗一首纪念

李连昌先生的收藏历史和故事以及慷慨捐赠,已经不是第一次。

1980 年代,他因修志工作经常接触到民间文物,从上世纪中期就开始收集地方历史文献,至今共从民间征集到千余册,其中沙滩文化文献 200 余册,地方文献 200 余册,遵义抗战文献 1000 余种。这些文献中,沙滩文化文献捐给了贵州省博物馆和遵义市博物馆,地方文献则捐给了遵义师范学院,遵义抗战文献分别捐赠遵义市档案馆和湄潭县档案馆。

中国古代钱币和遵义老照片,是这位老人在征集文献过程中的副产品。

谈起此次捐赠的原因,李老说一方面历史文献对于个人而言仅是好古者的玩物,社会价值才是它真正的意义所在,最终应回归社会,为社会所利用;二是自己年纪大了,所有藏品也应回归社会,这样自己也放心。

为了纪念此次捐赠,李老还专门作诗一首:" 殷商泉水揜澄悠,长逐青蚨无厌求。苦旅沙弥乞古贝,久熬鸡脚炼稣油。功成福报因缘好,路到柳桥神鬼愁。该放手时须放手,始终归一乃天筹。"

来源:贵州都市报(记者 赵毫)

本文源自头条号:贵阳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莽在位15年被推翻,砍下的头颅被后世收藏272年,收藏价值在哪

史书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的皇家武库意外遭遇大火,这场大火烧毁了三件累代异宝,分别是刘邦佩戴的斩蛇剑,孔子穿过的木屐,以及王莽的项上人头 前两样物品,因为他们的主人在历史上属于殿堂级别的人物,能被当作国宝留存并不稀奇

© Copyright qucang.net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