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巨匠王世襄语录:收藏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获得知识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王世襄老先生 王世襄(1914-2009),号畅安,1914年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福州,小学、中学就读北京美国学校,燕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 曾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故宫
对于现代人来说,博物馆已经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寓教于乐之所在。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族博物馆等等,只要是人类活动中能叫得上名字的行为,都可以建一个博物馆。
人类文明是一个「收藏癖患者」,它通过博物馆来承载自己的记忆。在多元文化和碎片讯息充斥的网络时代,博物馆整合人类文明,再传递下去。我们都熟悉博物馆的保存和传播功能,但是博物馆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人类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公共文化机构呢?
台湾资深博物馆学学者徐纯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作为西方文化载具的博物馆」的精彩讲解。我们曾经无数次踏入博物馆,但是徐老师却在直播一开始就说「这是踏入博物馆的开始」。「开始」有两层含义:其一,或许我们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博物馆;其二,我们需要了解博物馆是如何开始的。
徐老师套用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著名美术史学家、人类学家李霖灿先生的话,为我们戴上一副「有色眼镜」,去看西方博物馆史。
01.
暖心的徐老师
对于不熟悉博物馆学的学友们来说,徐纯老师的名字很是陌生。她1958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学系,80年代远赴法国,进入索邦大学和巴黎第七大学深造。后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退休前任教于辅仁大学和台南艺术学院博物馆研究所。
徐老师不仅自己在艺术史和博物馆学方面由极深造诣,她还长期致力于培养博物馆馆员。自2002年与大陆博物馆界建立联系之后,徐老师就经常往返两岸,为博物馆的从业人员带去国际博物馆学界最新的专业知识。
我们与老师相识,也颇为有趣。
第一次与徐纯老师见面,她一边干掉一杯高度白酒,一边思维清晰地与周围的人谈笑风生,完全不像一个年近80的老人,这给我们的学术主笔小姐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二次与徐老师面聊,是在一个咖啡馆的角落,她从博物馆史的角度出发解读现代化,把明白君说的一愣一愣的;第三次,学术主笔小姐姐和明白君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听徐老师说她的人生经历,过去那些苦难与艰辛,被她云淡风轻地一带而过,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
后来,我们力邀徐老师加入知识圈的明师行列,希望能够将她的经验与研究成果,推介给大家。
徐纯老师也以其专业态度和敬业精神,为知识圈的学友们开启了不一样的「博物馆生发之旅」。
02.
博物馆的第一要务就是沟通
对于非西方文化的国家来说,博物馆是「舶来品」。徐老师认为,当今世界上有很多文化族群根本就不会好好地利用博物馆,甚至有的族群里,根本还没有博物馆发生过。简单说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很多博物馆,其实只有博物馆的表,而没有博物馆的里。
于是,徐老师开始就指出:
「博物馆必须是『学以致用』的由在地发生,否则它只是『殖民』来的性质,而不是在地文化所酝酿成的『文化载具』。」
要了解博物馆文化载具的功能,首先得从「什么是文化」开始。
徐老师在讲解中,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物质文化与人类日常生活相关联,表达人类的生产、劳作、祭祀等。人类创造物质文化,往往是为了能够在自然环境下生活得更好,因此,物质文化更多地会体现在其工具的性能上。
观念文化表达的内涵就要抽象得多,它是物质文化背后人类思维的体现。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工具?我们为什么要敬拜神明?我们为什么吃饭和睡觉?这些问题都属于观念文化的范畴。
徐老师指出,事物被放在博物馆保存,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意义,再加上它本身就具有当时当地的背后思想,物质文化叠加观念文化,博物馆作为「文化载具」也就自然而然了。
关于收藏老酒的16个误区
收藏老酒,您是否有什么方向性的偏差?到底是收藏高度酒还是低度酒?多少度数的酒适合收藏?是否只要是名酒,都具备收藏价值?多少年的老酒最好喝?什么是最适合的老酒保存方法?今天曾宇教大家如何收藏老酒。 方向误区大盘点 误区1:只要是老酒,不管是高度
但是,博物馆这个「文化载具」并非私有的,而是一个公共机构。徐老师认为,人类传承文化,势必要通过语言。而语言所传达的内容,反过来又会形成新的观念文化,来表达人类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在这个基础上,博物馆就变成了一个语言交汇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和今人沟通,和古人沟通,和非人沟通,和上帝沟通。
▲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绘《巴别塔》。巴别塔是犹太教《塔纳赫·创世纪篇》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人类如何产生不同语言。一群只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大洪水」修建了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上帝见此情形就把他们的语言打乱,让他们再也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并把他们分散到了世界各地,让他们彼此不能了解,。徐老师借这个故事向我们说明,语言对于人类沟通的重要性。
「所以,博物馆就是一个跟大众沟通的场所,以便文化可以传承下去。一代一代人类的行为和共同生活的方式,就形成了生活规范。这个规矩就是共识,限制着每个人。」
正如学友小久所说:
「博物馆的第一要务是沟通。」
03.
装满好奇心的柜子
沟通是博物馆的隐形职能,虽然我们能够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但是往往我们都不容易意识到这个交流的过程。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博物馆更多还是一个「收纳」的场所,满足了我们的猎奇心理,这就和博物馆的雏形「珍奇柜」息息相关了。
珍奇柜(Cabinet of Curiosities),从它的名字来看,收藏人类的「好奇心」。徐老师告诉学友们,「珍奇柜」的想法最初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第奇家族。我们今天都会将博物馆的起源理解为古希腊时期,徐老师指出这是不准确的,现代博物馆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
美第奇家族是15世纪至18世纪期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产生了教宗、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还有法兰西王后,以及其他的欧洲皇室成员。美第奇家族对艺术和建筑的贡献极大,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重要作用。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博物馆的沟通职能,如果沟通的权利掌控在少数人手里,那么大多数就会服从于少数人的意志,从而丧失了自己的理性。因此,随着文艺复兴前近代城市的兴起,现代的市民阶层也开始出现,在人文思潮的引导下,这一阶层的自主意识也开始生发。
徐老师着重提出了我们今天很流行的「中产阶级」,她指出,不同于贵族和平民,中产阶级是现代化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mic status)。他们通过公共聚会,讨论艺术和「珍奇柜」里的收藏品,在艺廊、沙龙,甚至于咖啡馆,产生了自发的文化组织。
在此基础上,人们逐渐产生了建立博物馆的意识。博物馆存在三个重要的变量:收藏的拥有者、观众和馆员。收藏的拥有者早在美第奇家族创造「美第奇宫殿」以前就存在了,而观众也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代思潮中逐渐成形。
徐老师为学友们列举了英国博物馆的例子,她指出,19世纪英国的一些社会改革家,用博物馆来推动它的社会治安科学的政策,同时作为公共教育的工具。
博物馆被看成是一个高文化模范的空间,从而使社会文明化。博物馆的参观群众就要表现出中产阶级所规范的行为,所以博物馆在启蒙的观念当中,含有示范空间、社会教育空间的意义。这是建立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原因,它继传统博物馆之后,争取到了社会地位。
至于我们就应该如何建设自己的博物馆,徐老师希望学友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去寻找答案。她在《文化载具》一书的绪论最后说:
「博物馆学(museology)这门后设学科,不可能只有哲学理论上论述的研究就能出现于学术上,它一定要出现于我们社会里,它的产生要以文化来当作民主政治之支柱时,那就是我们要自己文化的博物馆发生之时。」
本文源自头条号:知识圈app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收藏铜元,最应该注意这些“普通”问题
1、注意品相 品相是收藏品的生命,凡搞收藏的人都知道,鉴于铜元的特殊性,在这还是要特别强调。由于铜元是机器压制的,图案细微精致,但线条比较浅,很容易磨损,特别是龙身最高处的龙 鳞更是容易磨损,很难找到完美无损的。因此看一枚铜元的品相首先就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