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藏网

瓷器收藏,玉石收藏,字画收藏,杂项收藏

唯一私人收藏王原祁奉敕之作《秋林远黛图》现身拍场

明日立冬,万物收藏,多地降温超10℃!“5讲究3忌讳”,老传统了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一、立冬迎初雪 立冬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天的首个节气,其时间为每年的11月7号或8号,而今年为11月7日,农历对应的为十月初三。 立冬不仅是冬天的开始,也表示气温下降,冷空气从北向南袭来,全国大部开始降温,北方更是迎来雪花。同时,立冬也有

喜爱文房书画的康熙皇帝,时常要求御前臣子,当场进行书画创作,康熙皇帝对观摩王原祁作画与山水,更有着超乎帝王身份的如痴如醉。《娄东耆旧传》里就有这样一段生动的场景描绘:“在直庐,上幸南书房命王氏画,王氏执笔跪,上必曰起,王氏伸纸染翰,上凭案观之,并指示六法,王氏手挥口奏,移晷,上未尝不称善。”

此段记载中,在“御前染翰”的主人公正是王原祁。

其实,康熙命王原祁作画并非偶然,唐孙华在《王原祁墓志》说得清楚:“既官京师,请乞者户屦恒满,往往流传。禁中得经御览,上深加赏叹。尝召至偏殿,观其濡染,上益喜。每召诸大臣至内苑赐宴赏花,公必与焉。”由此可见,王原祁在受康熙帝关注之前,就已经通过文人交游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并借着人际网络,使自己的声名传入当朝天子的耳中。

康熙三十九年(1700)的正月初,王原祁在丁父服忧后,赴畅春园向圣上请安,而这次“请安”很可能正是康熙借以考察王原祁绘画方面实力的特殊召见。事实也证明,王原祁通过了康熙的考验,获得康熙对他的认同,并且开始进入内廷供奉笔墨。也是从那时起,王原祁开启了 “应制绘画”创作时期。

今秋,永乐秋拍重磅现身王原祁《秋林远黛图》,作品左侧下部,有王氏的题款和钤印,工笔正楷两行书写:“臣王原祁奉敕恭画”,款下铃盖朱、白文方印“臣原祁”,作为康熙年间最重要的词臣画家之一,这是唯一一件私人藏的王原祁“奉敕之作”,更是其中最具恢弘气势之作 。

王原祁《秋林远黛图》立轴 设色绢本 112×48 cm

著 录

1.《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1925年,京华印书局出版。

2.《现代评论》1925年,顾颉刚《古物陈列所书画忆录》。

出 版

1.《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博览会·古代书画》2010年十月。

2.赵锐《宝蕴楼藏画中的王原祁“秋林远黛图”轴》,《艺术新闻》2011年一期。

3.《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图版316,故宫出版社,2014年。

展 览

1. 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2010年10月)展出。

近日,由永乐拍卖主办的“樂·赏——谈谈王原祁”雅集在永乐艺术空间举行,出席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嘉宾包括:著名艺术家刘丹,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彦,中国文物学会会员许力,永乐拍卖执行副总经理尚颢,永乐拍卖中国书画部王格非。

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王原祁《秋林远黛图》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并以此探究王原祁的绘画艺术成就,以及他与康熙皇帝之间的君臣情谊。

出席此次雅集的嘉宾合影留念

《秋林远黛图》绝高艺术境界

近得董其昌三昧,远追宋元人笔墨

此件王原祁《秋林远黛图》,描绘了北方山川的自然景致:上部远景绘山峰连绵、云霞缥缈;中景绘平湖水岸、苇草茂盛,湖岸边立有数间水榭,平坡和山顶筑上筑有三两间茅屋草舍;近景绘坡角横陈,其上杂树竞秀、错落有致。

著名艺术家刘丹

著名艺术家刘丹首先讲到:“此画,因为是献给康熙皇帝的,因此相比他的其他作品,画面整体看来十分约制,自律。在他脑海里浮现的是如何表现江山的合法性,而不是体现个人的洒脱志趣。”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彦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彦表示:“此画采用的是倪瓒‘一水两岸’式的典型构图。”但王原祁并不是“照抄”倪赞式构图,近景处树被他放在了画面的主体位置,远景山体层层垒叠,渐渐淡出视野,显然有借鉴黄公望体势之意。而且画的中景和远景的坡岸面积比倪云林的比重大了许多,使得观者的视域更加开阔。此外,中、远景处的坡岸上所写的屋舍、茅亭也较倪瓒更为丰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容膝斋图》与《秋林远黛图》对比

画中树石画法近可联系到董其昌,远可追溯到黄公望。王原祁的画中也会经常用到黄公望《天池石壁图》的前景。但董其昌是将黄公望的丘壑进行了“简化处理”,而王原祁有更多造型上的变化,甚至比黄公望的原型更多了几分“富贵”之感。

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与《秋林远黛图》对比

此外在《秋林远黛图》中的笔墨运用方面,王氏运用的勾勒要多于皴擦,也就是用笔尖作画多于用笔肚子作画,而画中的“笔尖技巧”正来源于董其昌。

由此观之,从艺术语言的运用角度来看此画,可以看出王原祁不仅和他的祖父王时敏一样,因袭了董其昌的山水三昧,更是通过对黄公望的学习直接上溯宋元,并发展出自己的艺术风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葑径访古图》与《秋林远黛图》对比

既然是应帝王之命绘画,画中一定含有对皇帝“观看"的期待,因此王原祁在创作时,肯定要将画面的内容及绘画呈现在皇帝眼前的效果考虑在内。而这种“观看”的效果,不仅依赖于前文所说的宗法前辈的艺术语言,他还要加入了自己的“新意”,即颜色的使用。如果说他早年的山水画还囿于黄公望式的浅绛山水,那么进入宫廷以后的王原祁在创作“应制之作”时开始在绘画上使用设色之法。

《秋林远黛图》中的色彩运用

关于设色,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专门讲到:“设色即用笔用墨,意所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处......惟不重取色,专重取气,于阴阳向背处,逐渐醒出。则色由气发,不浮不滞,自然成文,非可以躁心从事也。至于阴阳显晦,朝光暮霭,峦容树色,更须于平时留心。淡妆浓抹,触处相宜,是在心得,非成法之可定矣。”

由此可见,王氏所言的“设色”,既不是在轮廓线内“填彩”,也不是直接以色彩描绘自然物象的“没骨”,而是以色代墨、色墨互用。色彩在他的画中是皴擦点染的墨法的一部分,并借助色彩增强其块面区分,营造出整体山水的光线明暗效果,显出些许立体感。

王原祁在此图中,先是透过湿笔淡墨构筑出山体造型,接着使用蓝、绿、浅绛,以融容之笔触皴染山石,尤其是零落于手卷各段的朱红色最为醒目,传递出浓浓秋意。此画中的色彩干干湿湿,或浓或淡,相互交叠,真所谓“色中有墨,墨中有色,色不碍墨,墨不碍色”。

刘丹对于《秋林远黛图》中的颜色运用之明艳也专门指出:“这张画刚刚完成的时候,可能花青比现在更蓝更亮。此外画中的绿色是用藤黄和花青调和而成,时间长了以后花青比藤黄褪得多一些,显得绿色特别泛黄,实际上此画在刚画好时候肯定要比这个更加鲜艳。”

收藏市场低潮期?把精品守住,你就是赢家

收藏市场每天的行情都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并且收藏市场也存在着低谷期,而现在收藏,对于大家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对于一些无法把控尺寸的收藏者们很容易陷进觉得低谷,从而无法自拔。而现在的收藏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是真假难分一些不懂得如何去分辨真假的朋友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许力

因此,这件作品无论是构图布景、丘壑画法、设色的使用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自己的新意。正如许力所说:“王原祁的这件《秋林远黛图》清晰呈现出了画家本身的学养、以及他的画艺师承。在此画中能看到黄公望、倪云林以及董其昌的影子,而王氏的高妙就在于,他能很不着痕迹地在一张画里呈现他传承、品味以及他自己对于江山的理解,不管是奉敕与否,此作已然达到了一个极高的艺术水准。”

永乐拍卖执行副总经理 尚颢

永乐拍卖执行副总经理尚颢也感慨于此画之笔墨精妙,他回忆说:“对于张珩吴湖帆谢稚柳等近代鉴定大家而言,四王都是一个必读的课题。十年前,当我第一次见到这幅画之时,王原祁笔墨上的精益深深地震撼到我,从作品中甚至可以读出他创作此画时的内心感受。”

江山美景背后

道不尽的是帝王品味和政治雄心

从雍正朝、乾隆朝的内务府档案文献来看,当时宫廷内确实有不少建筑空间曾经用王原祁山水来装饰。《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就记载,乾隆十九年的某天,原来曾用于九洲清晏的王原祁山水画,要改用方琮的画来替换。并且换下的王原祁画作,被要求送往懋勤殿修裱保存。

若不是深得帝王的喜爱,其作品又怎能被张挂与殿内,供人欣赏。而作为“应制之作”的《秋林远黛图》能受到康熙、乾隆的喜爱,不仅因为王氏画艺之高,此图视觉观感之强,更是因为画中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政治内涵。

纵观此画,其中的秋景不但没有萧瑟之感,反倒显得温润可爱。王原祁一反往常多用枯笔的习惯,用水比较丰富而有温润之致,色墨浑沦,于斑驳陆离之中充满一片郁郁葱葱。

永乐拍卖中国书画部王格非

永乐拍卖中国书画部王格非谈到这幅画的观感时,尤其强调了画中透出的“生机”之意:“这幅画表现的虽然不是现实中的山水之景,但描绘的全是生机勃勃之物......画中表现的很多东西已经不再是描绘文人的苦寒、隐逸。因为康熙不需要隐逸,而他需要看到的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新王朝的江山图景。”

“樂·赏——谈谈王原祁”雅集现场

当然《秋林远黛图》中的笔墨、丘壑明显透露出了王原祁对董其昌的继承,此点在前述中也已说明。王原祁绘画深得董氏衣钵,也是其能受到康熙皇帝喜爱的重要原因。

康熙“好学工书”,虽是天性使然,但是他“尤爱董其昌笔”,并且“酷摹董法”,却是他的老师沈荃给予他后天的培养。而在沈荃的影响下,康熙不仅学董书,也收藏董书,更以御书赐臣下,使得董其昌的书风达到鼎盛。风气至此,绘画艺术圈当然也无法例外。

出身江南望族的王原祁,祖父王时敏是董其昌的嫡传弟子,家学渊源。他从小跟在祖父身边,学习正统画风,耳濡目染。董其昌的南宗画论,自然是绘画实践的理论基础。加之王氏到了北京之后,丰富的收藏资源以及崇尚董其昌的文化风气,更是为王原祁提供了受人肯定、进一步向古代大家学习的有利条件。于是,集有利条件于一身的王原祁,便迅速脱颖而出,进入康熙的视野。

刘丹特别讲道:“康熙皇帝选王原祁作为‘国朝正统’,是很有深谋远虑的。王原祁近追董玄宰,远追元代隐逸文人。因此从更深层来讲,康熙是选择了元朝最具代表性的野逸画家,通过董其昌这条线变成主流的东西,借此来笼络当世艺术家和文人的心,这其实隐含着非常厉害的政治意图。”

王原祁小像

根据《娄东耆旧传》康熙四十四年的记录,康熙曾为王原祁题“天机来纸上,粉本在胸中”对联,赞美王原祁的绘画才能。并且选择亲自临董其昌字体来赐给王原祁,则间接提示王原祁与董其昌的相承关系。由此不仅可以看出康熙对王原祁的表现之满意,更是将王原祁与董其昌作关联。

除了王原祁受到康熙“圣宠”,除了其绘画学董正击中了康熙的“下怀”,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康熙看上了王氏家族在江南士人集团中的文化正统地位和号召力。

清 佚名《康熙帝便装写字像》 故宫博物院藏

三藩之乱结束,军事上取得安定,清朝全面统治中国之后,康熙所面对的问题,便是如何统治在帝国中占多数的汉族人民,而“娄东王氏”作为江南望族在汉族文人士大夫中的影响力自是不言而喻,故王原祁就成为了康熙在文化上“笼络汉族人心”的合适人选。事实也证明,王原祁在进入翰林院之后,不负圣望,成功地完成了编纂《佩文斋书画谱》、主持绘制《万寿盛典图》等一系列重大“国家项目”。

唯一一件私藏“应制之作

热河行宫供奉,宝蕴楼珍藏

作为康熙年间最重要的词臣画家之一,王原祁于康熙四十年五月初二日改入翰林之前,即奉命“寓直海淀供奉笔墨”,而目前可见的王原祁臣字款作品的署款,最早也可追溯至王原祁改入翰林之前的候补阶段。因此,王原祁臣字款作品的创作时间,约始于康熙三十九、四十年之交的这段时间。而其下限,由于王原祁在晚年升任户部侍郎后,“虽部务鞅掌,退食之顷,亦拈弄笔墨画扇幅,邮送热河供奉”,可见直至王原祁去世前,都还有臣字款作品的创作。

经《国宝》纪录片执行制片人赵锐查阅清宫书画著录以及相关史料,像《秋林远黛图》款署款“奉敕”或“恭画”的作品仅有20余件,“臣”字款作品约有10余件流传,仅有6件为奉康熙御命创作。留存至今的画作27幅,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沈阳故宫上海博物馆等博物馆,而此幅《秋林远黛图》是唯一一件私人藏品,更是其中最具恢弘气势之作。

这件创作于康熙年间的《秋林远黛图》画面正中钤盖有清高宗“乾隆御览之宝”印玺,这是乾隆皇帝最为重要的收藏证明。画面的左下方又有“宝蕴楼书画录”印,确指了作品进入宝蕴楼之前的最后一次出现在关外的热河行宫。

清王原祁《秋林远黛图》轴正中钤印“乾隆御览之宝”与“宝蕴楼书画录”

1913年初,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建议“于都市之中辟古物陈列所一区,以为博物院之先导”,以此为旨筹设古物陈列所,并要求将当时奉天行宫及热河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保管、展览。

古物陈列所一角

而为了安置这批文物,1915年又在咸安宫旧址之上建成宝蕴楼。后来古物陈列所聘请专家对所有文物藏品进行登记造册,并在书画类艺术品上,加钤“宝蕴楼书画录”,而王原祁的此幅《秋林远黛图》正在此列。因较早就由京师送往行宫收藏,因此作品上并没有钤盖乾隆、嘉庆朝的“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清宫鉴藏印。

修缮后的宝蕴楼

此外,顾颉刚曾在《古物陈列所书画忆录》中记道:“王原祁《秋林远岫图》立幅”,而顾氏所记王原祁《秋林远岫图》立幅,应该就是《秋林远黛图》,此处或许是顾颉刚的笔误。后来在民国十四年(1925)九月编纂出版的《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十册中,已将“远岫”改为“远黛”。这也进一步证实了王原祁此作不仅是来自关外行宫,而且在文物迁移后又被收藏于宝蕴楼,并在此得到文博界前辈的登记造册和著录。

《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1925 年,京华印书局出版。

后由于国民政府内务腐败,当权者以“公务交际”为名,调取、借用、甚至作低价购买古物陈列所的文物,导致文物外流。也许《秋林远黛图》正是在此时被带出宝蕴楼,流向民间。

而在《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中,王原祁的作品共计五幅,三幅原藏于奉天行宫,而《秋林远黛图》与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署款有“臣王原祁恭画”的《松溪仙馆图》轴,则来自于热河行宫。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幅书画钤印方式相仿,都有清高宗“乾隆御览之宝”,王原祁“臣原祁”朱白文印,国民政府“宝蕴楼书画录”,以及半方“花”印。

本作钤印款识与故宫博物院藏《松溪仙馆》钤印款识对比

而这五幅作品中,四幅分藏于两岸故宫,仅有此幅《秋林远黛图》为私人收藏,因此这幅“流落人间”的应制之作,就显得尤为珍贵。

本文源自头条号:南方都市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祖孙四代收藏3000多册家谱 助华侨华人找到祖源

中新社长沙11月6日电 题:祖孙四代收藏3000多册家谱 助华侨华人找到祖源 作者 向一鹏 关紫文 万励 用便笺贴着姓氏“李”“王”等,一本本家谱被绒布包裹,摞满墙面。在湖南长沙的一栋居民楼里,藏着一家凝聚了祖孙四代人心血的家谱馆,馆长杨岳平一家人共收藏

© Copyright qucang.net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